少女輕輕撥動了她的琴弦,“源于自私,卻未必終結于狹隘。人類和天神是不同的,人類既非全知,也非全能。人類認識世界,必然從認識自己耳目手足所及之處開始,人類愛這個世界,也必然從愛自己的父母兄弟夫妻子女開始。”
“可是這種愛令他目光短淺,”天神們說,“迷失了大義之所在。”
少女沒有反駁,她既續她的吟唱。
故事里,被選中的戰士拒絕了戀人的請求。
她憎惡的是,她將作為祭品而不是戰士死去。但她拯救這個世界的心,卻自始至終都沒有改變過。
她唯一的請求是,那自她的友人而始的獻祭,能以他們這十二人的死去為終結。
她希望他們的犧牲能爭取足夠的時間,希望自己的戀人能盡快查明維系世界的法陣的真相,不要讓這看似光榮實則可悲可恥的獻祭再一次發生了。
然而就在他們痛苦絕望的話別時,他們收到了來自遠方的禮物。
少女的哥哥托人送來一枚水晶,并告訴那位痛苦的戀人這水晶是一份靈魂石。它可替代人的靈魂,用以修補五色石。但它只能替代一個人。現在,他可以開始選擇,究竟該留下這十二人中的哪一個了。
他們握著這枚靈魂石,內心遭受了巨大的煎熬。
身為博學洽聞的修士,他們自然知曉這靈魂石究竟如何得來必是活活煉制了不知多少無辜的性命,方才凝成。
他們的好友,終于還是背棄了初心墮落為魔。
他們不該接受這邪惡的、罪惡的饋贈。他們該將它銷毀,該去制止友人的惡行令他接受懲罰。然而
然而既然那靈魂石已在這里了,受害者們已然死難,那么,與其將它白白浪費掉,為何不使用它呢
至少,它可以救下一個人的性命。
這時少女再次停下吟唱,向天神們詢問,“他們該如何選擇呢”
天神們久久沒有回應。
他們先前選擇了最理智的答案用一個人的性命,來平復無數人的災難。
然而此刻的理性選擇,卻無疑是使用這份靈魂石。可這個選擇也意味著,縱使無數人的死亡只換來一個人的得救,也同樣是可以接受的。
他們感到邪惡和混亂正在門后窺探、等待著。只要他們稍稍將門縫開啟,它們便將重獲自由,肆虐為害。
不早在他們出于大義,選擇將最初那位無辜少女獻祭時,那扇混沌之門便已然開啟。
從那時起,這個故事便從最初的同仇敵愾、慷慨悲歌,走向了猜疑糾結,算計茍且。
沒有人喜歡這樣的走向,天神們也不例外。
少女似乎從他們的沉默中讀出了答案,于是她不再追問。
她繼續展開了她的故事。
故事里,這對戀人最終戰勝了內心的軟弱,沒有將這份靈魂石留為私用。
主持著世界的長老們得知了青年的罪行,開始四下通緝和搜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