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奏折里陳言,自己歷經千辛萬苦,終于找到了光誠帝流落在外的皇女,不僅有秦王私章佐證,還有相關的人證,可以確保此女的血統無疑,并且請求當堂公驗。
女子為主,好比陰陽失衡,日月顛倒,這是數百年里沒有過的事情。薛修卓的奏折說得滿朝嘩然,連孔湫也力駁不受。
薛修卓緊跟著上了第二道奏折。
他在奏折里袒露,此女流落到了闃都農戶,卻因為自小聰明過人,很受家中喜歡。雖然家中貧寒,卻也肯讓兄長教她讀書認字。她是光誠帝的遺脈,自然異于常人,家中人時常見天露流虹,又見紫云蔽屋,便對她更是上心,不敢怠慢。此女不僅聰慧,還很善良。鄰里受難,老人挨餓,她便省下自己的吃食,親自侍奉,遠近鄉里都對她交口稱贊,此事也有人證。至于氣度如何,待到此女上殿,由諸公佐證。
這道折子已經流傳在外,由人貼在了太學,還傳到了闃都的大街小巷。皇女金貴,大周如今稱得上此等身份的只有太后身邊的花三小姐,兩相對比,更讓平民對這位皇女心懷憐憫。茶館酒樓里都有了說書人,專門講這流落民間的皇女傳奇,把那天賦異稟的事情說得猶如神仙下凡。她是從民間進去的,家中世代農耕,與太學如今的學生們多有相似,又很講仁義,友愛鄰里,最知道民間疾苦,一時間連學生們都對她十分向往。
薛修卓就在此時,上了至關重要的第三道奏折。
他說皇女的兄長也是寒門學子,曾在咸徳元年入都,但因為門第之見未曾中榜,回去后郁郁而終。皇女與兄長感情深篤,為此成為了心中之痛,在來闃都的路上,多次向他詢問海閣老的病情。他提到海閣老操勞國事何等辛苦,皇女竟聞之落淚,說“我若為男子,如何能讓閣老受此等辛苦”。他乃世家庶子,也曾受過嫡庶苛待,卻沒有皇女這樣的胸懷,為此很是慚愧。
最后,薛修卓說,既然天下沒有哪條律法是擇錄朝官時以嫡為先、以門第為先,那么天下也沒有哪個先祖說過選立儲君時要以男人為先更何況大周到此,已經沒有別的選擇了。
學生們振奮了,他們終于找到了合適的人選。嫡庶與門第之見使得他們難以得志,他們自認為與皇女身世相憐。李建恒是錦衣玉食養出來的皇帝,他根本不懂疾苦,他的玩物喪志屢次被都察院彈劾,但是這個天賜的皇女何等的不同,她似乎是世間最美好的女子,她有一顆垂憐天下寒士的心,她就是下凡來即將普度眾生的觀世音。
在一夜鼎沸的議論聲里,一直不顯露山水的薛修卓勝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