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不少人聽了依舊還是震撼,大會揭幕演講持續到現在,葉華的講演內容在人們的心中變得越發舉足輕重了,海岸線公司是最好的例子,這等同于在用實際行動來對應他所闡述的觀點。
2000億規模的年營收,在以高利潤著稱的互聯網公司中,其人工規模應該在35~5萬規模,而海岸線的人工是其10,要是換在制造業領域就更夸張了,起碼得有十幾萬乃至幾十萬的雇員。
“一方面這二十多年來新興市場國家的勞動力成本在上升,以前叫勞動力套利,這個空間現在變小了甚至快沒有了。”
“成本重心不再工人身上了,但不會憑空消失,而是轉移了,那去哪兒了?”
“當然是越來越的在新技術研發投入上,是對知識成本的投入上,如此一來,跨國公司它的賬本和算賬方法就必然發生變化。同時其它的風險帶來的成本也在不斷的上升,比如說地緣政治風險,還有現在某些國家反對這種全球化帶來的政策風險,匯率風險,等各種各樣的風險都聚集在一起,要遠遠超于人工成本的風險。”
說到這里的時候,在場不少人心中腹誹,所謂的某些國家,其實就是說老美了。“推特總統”現在各種在全世界撂挑子,退群,拒絕全球化,一心一意玩自己的。
葉華如今的影響力可以說是輻射全球了,這種點名道姓的說出來,就顯得沒智商了,大家都懂就是了,畢竟以后還要去北美做生意呢,這么指名道姓的損人家有點不地道啊。
“跨國公司還擔心他在全世界各地外包生產,到最后回來組裝的這個過程中有沒有可能出現問題?這種可能性當然存在,波音787就是個例子,超過50全部外包由全球供應配套,具體因為時間有限這里就不說了,這些都可以查到。”
“所以,這些都說明了一個很值得去關注的問題。”
“那就是,跨國公司尤其是跨國巨頭的思路可能發生變化了,也就是這些風險都是你以前沒有估計到的,你認為全球化這條路走下去,走產業分包,走外遷,能夠給你帶來巨大的利潤。但是后來你會發現這些風險出現之后,非但成本沒有降下來,反而高了,非但賺不到錢,反而賠錢了,還損了長期建立的品牌聲譽。”
“這兩種此消彼長的力量,就是一種傻瓜制造業的能力越來越強大,它的成本,制造成本在下降,另外一方面是海外生產整合在一起的成本變高,兩者一結合就會驅動跨國公司、跨國巨頭重新思考、重新權衡利弊。”
“而這些人對于一些發達國家,都有著重大的決策影響力,不管是外交政策,還是他的跨國貿易政策,還是關稅政策都會帶來極大的影響力。”
“當然,我們現在還不能草率的下結論說,全球化潮流開始反轉了,但是我們已經可以明顯的看到一個趨勢,就是從制造業發展的總規律去看,制造業本身會變得越來越傻瓜,門檻會越來越低,大家都能輕松使用制造業的時候,它的便利性和開銷會越來越朝著性價比越來越好的方向進化。”
“換而言之未來的產品會越來越物美價廉,這是一個總的規律和趨勢,那么未來的發達國家,特別是高端制造業的發達國家,可能越來越傾向于把這些產業回流到本土,我覺得這可能是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
“雖然我們現在還不能下斷言,說高端制造業已經回流了,或者說已經開始了,但從趨勢來看,已經有很多苗頭和征兆了,發達國家的傻瓜制造,德國工業40,美國的先進制造業,如果逐步開始運轉之后,那將會使得整個制造業的成本進一步下降,而功能會越來越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