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根管子到渤海?說的倒是很形象。
從事這項技術開發的工程師們就算不懂商業,也很清楚這套海水淡化系統會給人類帶來多么巨大的改變,會給整個國家帶來多大的裨益。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別的不說,華北地區水資源的嚴重不足很大程度也制約了這里的經濟發展,而海岸線公司開發的這套海水淡化系統,最大的特點就是節能,在海水淡化的過程中完全不耗電,這絕對是足以震撼世界的技術突破。
國際上先進的海水淡化系統在儀色列這些中東國家被大規模應用,而且技術成熟,但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貴!
中東國家能夠玩得轉,比如迪拜,那是土豪家里有錢。
傳統的海水淡化需要強大的電場支持,意味著巨大的電力能源的消耗,像迪拜的海水淡化等于是用天然氣來變成淡水,其海水淡化設備要耗電啊,而迪拜的電力能源是靠燒天然氣來發電的,那不就等于用天然氣來變成淡水資源。
而對于華夏目前的能源結構來說,依舊有超過70的電力能源是通過燒煤來獲得的,燒煤就意味著空氣污染,其實造成華夏大地霧霾污染最大的原因就是燒煤。
像俄羅斯之所以沒有霧霾天氣,是因為俄國人根本不燒煤,而是燒天然氣,是不會產生有害氣體和環境污染的。
自然,不可能在華北大規模的搞海水淡化,不僅僅是因為供電本就緊張,巨大的電力消耗會帶動煤炭的消耗,進一步加劇環境污染。
再一個就是經濟成本也不允許,華夏大地的需求量可不是阿聯酋那種彈丸之地能相提并論的,兩者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
而葉華開創的這套海水淡化技術,接地氣的就直接插根管子到渤海就可以了。
可以毫不夸張的說,這項技術足以解決國家北方嚴重缺乏淡水資源的局面,不論是農業灌溉還是城市生活用水,在環渤海插根管子吸就完事了。
整個華北經濟,可能會因為這項技術的大規模應用迎來一波強勁的起飛局面。
葉華走出實驗室,來到了另一個研發室。
碳納米管復合膜材料開發已經成功過關,走出實驗室并大規模應用已經不成問題,不過關鍵材料解決了,但還得需要制造完整的海水淡化系統設備。
岸線公司掌握了核心技術,那么就掌握了標準的定制。
研發室內,該小組負責人看到葉華來了便迎了上來,后者干脆利落的道:“進展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