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華:“所以拉澤爾先生的那套邏輯是什么呢?我認為里面有兩個邏輯理論,一個是索羅的增長理論,也就是所謂的‘全要素生產率’,簡稱tf,也稱‘總和要素生產率’。”
“拉澤爾是什么意思?他說這個經濟增長的規律,叫規模報酬不變。比如我規模擴張一倍,收益呢,實際上沒有增加。多數企業他認為規模報酬是遞減的,意思是說我做的越大效率越低,那得見好就收,不就達到平衡了嗎?換句話說就是指政府不要干預的意思。”
“但實際上是這樣的嗎?”
“顯然不是,如果索羅的理論是對的,那全世界經濟發展速度要趨同,等價于什么?等價于人口增長,所以現在西方年齡老化了,增長率越來越慢。”
“但這個理論能解釋我們過去幾十年保持增長那么快嗎?能解釋印度增長那么快嗎?顯然不能,因為實際情況是增長速度遠遠高于人口增長,我們現在的人口增長在5左右的時候,經濟增長率以前不說現在也有6點多,別看5、6差距不大,但你要看我們的基數多大,最終的絕對數值又得多大。這是有數據做支撐的,語言會欺騙,數據不會騙人。”
“而且索羅理論最荒謬的一個地方是他把經濟增長的動力里面,所不能理解的因素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全要素增長率。”
“對于科學家和工程師來說這件事我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經濟增長那么快你要去算,你要扣掉勞力貢獻、扣掉資本貢獻、扣掉人口貢獻、剩下的是什么?不就是科學技術的進步?”
趙欣:“海岸線集團作為高科技公司帶來的技術進步刺激了經濟增長。”
葉華:“先不說海岸線吧,一家公司即便前途無量的巨頭公司格局還是一家公司。科學進步絕對是像我們做技術研究的,目標非常清楚,那就是不斷的改進、升級、顛覆。像醉鬼一樣瞎折騰,技術會有進步嗎?”
“索羅算了剩下一堆殘渣不知道是什么,來一個全要素增長率。”
“那科學家和技術工程師是非常誠懇的,我不知道這是什么會很坦誠的說出來我不知道,它有待解釋。”
“按照索羅的理論得到的是一個荒唐的結果,華夏經濟增長速度比美國高的多,所以說華夏tf不如美國,然后華夏如果市場化,經濟還能比現在更快,簡直癡人說夢。”
趙欣:“葉先生還是一如既往的犀利啊。”
葉華:“呵呵,其實我要反駁索羅的理論很簡單,就拿一個相反的理論回擊他,也是他們西方提出來的,叫‘內生增長論’,這里面有個貌似有理但其實也是錯誤的理論,叫知識是積累的。”
“好,那英國當年是工業革命的發起者,按照這個邏輯英國積累的知識當然多了,到英國的牛津劍橋去查,英國人收集的知識文獻絕對超過美國對吧?”
“那我問你現在英國經濟增長還有科技,比美國還厲害嗎?不見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