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華來科大的行程安排是大約三個半小時左右,不會超過四個小時。
在校領導的接待下,葉華和包校長交流了半個小時左右,這是非公開的交流。
隨后包院士客串向導帶著他看了看科大的研究實驗場所也見了不少教授,不得不說科大體系非常完成,理工科基本都能在這里找到他想要學和感興趣的專業。
兩小時后,一個從葉華口中說出來的數字讓科大非常振奮,海岸線集團決定資助rb¥32億以支持科大的科學事業研究。
上周的歐洲之旅,葉華親自拜訪的歐洲大學雖然只要五家知名高校,但實際上海岸線在歐洲資助了三十多家歐洲大學或科研院所,其中對哥廷根大學資助了22億歐元是最大的一筆數目。
這次回國之后來到科大,對其資助金額是哥廷根大學的兩倍。
rb¥32億,這絕對是一筆巨額的資助資金,基本上科大的教授們做基礎研究,未來一整年都可以從這筆資金池里申請經費。
值得一提的是,資助和捐助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性質。
葉華決定海岸線集團的科研投入預算,在去年總投入的基礎上再一次性增加100億美元,也就是228億美元的投入了。
在增加的這100億美元里,其中62億美元投資在了歐洲,30億美元投資在了國內,兌換一下就是rb¥200億左右,另外8億美元則是投資北美。
北美那邊沒怎么大舉投入,美國人其實不缺錢而且也比較困難,歐洲不一樣本身麻煩不斷,wsio組織的成立對歐洲以半導體為代表的科技產業從業人員形成了巨大沖擊。
這種時候當然要敞開懷抱大量接受來自歐洲的“難民”啦,實際上海岸線出手還是比較晚的一個,國內的半導體廠商們老早就盯上歐洲人才了,只不過海岸線集團需要的人才遠不止是半導體業。
這筆錢都是用于資助全球范圍的高校學院,目的就是為了給海岸線集團建立全球范圍內的人才儲備和輸送。
都是缺人才給逼得啊。
葉華已經意識到了這點,在未來,隨著海岸線集團的發展擴大,對人才的需求量會進一步激增,現在不提早布局將來缺人的時候就有的哭了,到時候想玩點新花樣,沒人才你也沒法商業化和大規模普及,只能留在實驗室里。
事實上證明,在任何時候,最重要的不是資本,而是人才。
有資本如果沒有人,你的資本也運作不起來,道理都是相通的,任何事業都需要人來做,做成規模則需要一個龐大團隊協調來做。
……
在16:00左右,葉華代表海岸線集團和科大一并對外公開宣布,海岸線集團資助科大rb¥32億用于基礎科學研究,并且雙方建立長期的人才戰略合作。
高效是培養人才的地方,而海岸線集團是用人的地方,合作自然是一拍即合。
到了16:21分,終于到了此次行程的最后一個環節,演講。
地點就在校內的一間多媒體大廳,此時此刻老早就匯聚了兩千多號人終于等到了他們翹首期盼的偶像大神了。
多媒體大廳的舞臺上,現場兩千多人還有在觀看直播的觀眾們都望著剛剛登上舞臺的葉華。
“大家好,剛剛在幕后聽工作人員說在座的同學已經在這里等了兩個多小時,我很意外,然后問他說你們為什么要等這么久?他說不等就沒位置了,哇,沒想到我在科大人氣這么高。我還問工作人員說你們干等著不會覺得無聊嗎?他說應該會吧但無聊不等于無耐心。”
“不愧是科大的,做科學事業的就是需要這種耐心,贊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