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華的確很有演講天賦,大家本來驚奇他作為一個科技大咖說《易經》,很吸引人,本來以為他是瞎扯,不過從他的口中說《易經》也是全新的視角。
舞臺上,葉華泰然自若,侃侃闊論:
“說《易經》是必然離不開孔子的,因為孔子一生最大的貢獻就是把《易經》整理出來,修成了一部經書,把它從一部占卜的書,提高到了成為哲理的一部經書。”
“《易經》的哲理是完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實踐的,它的難與易在于「百姓日用而不知」,其實我們每個人天天在用,隨時隨地在用,只不過我們把他忘記了,因為畢竟離我們有七千年久遠了,人們說《易經》很難,你是不可能參透的,把你嚇唬住了。”
“而確實你要去翻的時候又發現里面很多文字你根本不認識,即便你認識的文字但你根本就不明白其本意,就卡在那里百思不解,比如《易經》里面講到「見群龍無首,吉」,很多人就懵圈了,糊涂了,群龍無首怎么吉?是不是搞錯了?顯然不是,錯的這么明顯就不是錯誤,而是誤讀。”
“所以有些文字你真不認識,因為它真的已經死掉了,那些文字是死文字,所以我們今天用通俗易懂的現代語言,用我們今天的觀念、見聞來跟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切磋一番這些對我們影響非常深遠的原點。”
“《易經》真的是萬物之源,我們華夏民族一切的根源起點就是來自于此,但是就憑借我們這短短一場座談時間,想把《易經》這么一部廣大精微、博大精深、無所不包的古經講完,不可能,時間有限。”
“你真的把一個卦參透了,要好幾個小時,光是第一卦「乾卦」就夠你好幾天的時間也不一定參透它,因為它可以用到方方面面,各行各業。”
“說《易經》要先講孔子最關鍵的一點不是因為他著經成書,而是他把《易經》徹底的參透了并將他的實踐和實踐的成果流傳了下來,傳給了我們華夏民族千千萬萬的后世子孫,這是一筆無可估價的財富。”
“這筆財富是什么?孔子對自己總結的一句話就全概括了,他說:吾十有五而立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我前面說了,《易經》是完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實踐的,那么孔子的實踐成果是什么?在《論語》里面就能找到,都在里面。其實你們在中小學里老師教你們的《論語》都學錯了,學歪了,中小學老師沒有教會你們真正的《論語》。”
當葉華說到這里的時候,場下的學生滿臉問號,這么多年學的《論語》是一部假的??
好吧,你是大佬,姑且先聽你講。
今天在場并且認識葉華的大學生們才知道,原來他是文理雙修的大神啊,理科不用說了,科技大咖,但今天第一次看到他居然還這么能文,應該不會騙人。
這時,葉華語調平和通順,侃侃而道:
“為什么說都在《論語》里面?”
“「十有五而立志于學」對應的實踐成果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