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講了很長的時間,從中午到日落,當善良的茹太素給小妮子準備好馬車住宿,放下簾子的時候,對著車頂還在思考的小草,無論如何都不明白,自己怎么這樣就到達了山陽城?
不過啊,剛才茹太素給自己的飯真好吃,比自己喜歡吃的米飯還好吃。
留下沒有走成的肯定還有那個昏迷過去的禿頭首領,所有流民都看見小草和車隊的書生談得愉快。
大家都知道自己什么情況,留在流民隊伍中,保不齊那一天就會餓死。
遇到那風流倜儻的書生,和大方到沒有邊兒的大人物,說不定還能有個好結局。
流民是不計入黃冊的,不管你是如何成為流民的,但是你肯定不能得到任何官門的庇佑,犯了任何事情,保命都很困難。
但是朱振卻又不得不承認,整個海州,整個淮安,超過四分之三的百姓淪為流民,沒有生計。
張士誠在淮安的時間不長,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管理這些流民,只要他們不公開對抗衙門,衙門也不會在乎他們的存在。
朱振卻不同,他恨不得將任何一個能喘氣的活物都拉倒山陽,更不要說這漫山遍野的流民,雖然遇到這些流民有些倉促,甚至還被搶走了一筆財物,但是這些流民對于朱振來說,確實是出乎意料之外的驚喜。
只要這些流民有了營生,就肯定能成為良民。
既然做了伯爺,就該發光發熱,解救更多的熱,這是起碼的社會責任感。
朱振雖然有自己的貪念,有自己的欲望,但是卻知道,自己的肩膀上的責任到底有多沉重。
不僅僅是朱元璋,甚至任何一個上位者,都認為這種包容天下人的心思,就是傳說中的大逆不道,說句發自肺腑的話,朱元璋都不希望他的兒子跟朱振有一樣的想法。
如果是清廉仁恕的官員,朱元璋會高興,但是如果有人開始大公無私到了極致,朱元璋就會有將你送到地獄的想法。
當然,朱元璋怎么想,那都是未來的事情。
朱振考慮的更多的是如何將無形的敵人變成有形的敵人。
自己是正兒八經的淮安行省平章,一省的最高長官,是所有想要壓迫百姓,搜刮百姓人站在最明面上的靶子。
而自己的敵人則躲在陰影里,朱振這一趟走下來,發現幾乎到處都是自己的敵人,但是似乎人人都不是自己的敵人。
不過現在卻不用這么想了,因為漫山遍野的流民草寇,這些人一旦加入自己,會形成一股極其龐大的力量。
到時候自己的反對者,一定會壓抑不住自己,站在自己的反對面上的。
就怕人家不干啊,誰都知道朱振打的張家聯軍連連潰退,張家的未來的掌門人輸得連褲子都沒有了。
這些人想想朱振的強大和恐怖,很有可能藏匿到最幽深的淤泥里。
準備射出最為惡毒的箭簇。
這些人歹毒的很,他們不會給朱振講任何規矩的,張辰在這里輸得一敗涂地,他們肯定也會想盡一切辦法,讓朱振輸得一敗涂地。
除非朱振能夠跟張士誠一樣,與他們同流合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