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愿為幕友,卻也不愿意接受舉薦為吏。
柳縣令覺得李逍是不屑于為吏,畢竟時人還是畢竟看重官的清,而瞧不上吏的濁的,更有人認為一入濁流便難再入清流。
“既然如此,那某也便不再強求,以后就以三郎為幕友。只是,還希望三郎能夠多多助某。”
“自當盡力。”
李逍跟柳縣令主動約法三章,大致之意便是雖愿意為柳縣令的幕友,但并不跟隨柳縣令到縣衙去,也不會住到柳縣令家中,李逍依然呆在藍溪,依然是自由自在的。
其次,李逍給柳縣令出謀劃策,但并不用柳縣令付給薪水,就算是免費咨詢。再然后,李逍也不稱柳縣令為主,既不叫他東翁也不喊他上官,只以輩份論交。
對于如此種種,柳倓是統統應下。
他來藍溪,又不是真正求李逍去給他當幕僚的,雖說如果李逍愿去他還是會非常高興的,但不來也沒關系,只要李逍肯把他如何在藍溪搞好的那一套相告,就足矣。
柳縣令誠心相求,李逍也不做隱瞞。
客廳里,賓主對坐。
一壺金銀花茶泡著,又點了支香。
柳縣令問的誠懇,李逍也說的清楚。
關于如何抗旱救災的一些心得,李逍知無不言,對于抗旱中鄉民自治組織的重要性也認真點出。
“三郎,你慢點說,某拿紙筆一條條抄寫下來。”
柳縣令越聽越覺得有內容,本來還覺得事情可能比較簡單,但聽了半天后,他心中已經是萬分佩服了。
“某可以為使君總結出來,寫一篇條陳。”李逍笑著說道,然后取來紙筆,按著自己的想法,言簡意賅一條條的寫下來。
一邊寫,李逍一邊解釋,指出何為重點,何為次要。
柳縣令點頭聽著,偶爾指出疑惑不解之處詢問幾句。
跟著柳縣令來的幾人,都坐在客廳之外的廊下,其中也有柳縣令的幕友,也是有見識的,雖然隔的遠,但也聽的差不多清楚。
這時坐在廊下聽著,不時的回頭往廳里探望一眼,他們還是頭一次見到,一個如此年輕的山中鄉人,卻能把這些東西說的一套一套的。
而柳縣令那副傾聽的態度,也是少見的。
許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