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面帶微笑,心里卻已經在罵娘了。
皇帝真是翅膀硬了,現在嫌舅父礙事了,要一腳把他踢開了。他的心里,五味雜陳。
他想不到,自己一心扶保大唐江山,保了李世民,又保李治,可到老了,李治卻要一腳踢開他。
自己做錯了什么嗎?
自己借房遺愛謀反案,將那么多宗親勛戚打下去,為的是什么?還不是為了保他李家的江山,保他李治的皇位。
哪怕是要趕走宇文節,也是因為從大局著眼,他長孫無忌雖然在朝堂上霸道了一些,那還不都是因為皇帝年幼,沒有經驗嗎?
他既是顧命大臣,又是國舅,他不幫著皇帝,誰來幫?
現在倒好,一句話,就要趕他走。
“陛下,老臣年邁,近來氣疾又犯,只怕難以去洛陽,鎮守洛陽的重任還請陛下選用其它大臣。”
長孫無忌拒絕了。
李治臉上的笑容慢慢消失,凝固。
他本來以為今天氣氛很好,他也很給面子,而且現在朝堂上,他也占據了優勢,李績、薛仁貴等禁軍將領又全都站在他這邊,那么他給長孫一個體面離開的機會,長孫應當珍惜才對的。
“只怕國舅留在長安,更因國事操勞,而加重病情啊。”李治道。
“身殘體弱,更不愿折騰了,就算死,也想死在這長安城了。”長孫不肯松口。
李治心頭憋著一股氣,他看了看陪在廳中下首座中的蘇烈和薛仁貴二將,這二將被李治視為自己的秦瓊和尉遲恭。
他此時甚至有種想要一聲令下,讓這兩位大將下令召外面的羽林軍士兵進來,把太師府給抄了的沖動。
最后,他還是僵硬的笑了笑,忍了。
“既然國舅不愿前往洛陽,也沒關系。國舅就在長安保養身體,身體不好,就不要太多操勞國事了。中樞那里,也還有李績等其余諸位宰相。國舅以后三兩日一至中書門下平章事。”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其實和同中書門下三品一樣,都是給宰相的加銜,得此銜為真宰相,但宰相又必有其它職,比如仆射、侍中等職。
當年李靖功高,太宗授李靖為尚書仆射,后李靖病重,太宗便讓李靖在家養病,三兩日才去一次中書門下視事,這是體恤重臣。
而如今李治讓長孫無忌三兩日一至中書門下平章事,卻是實打實的要奪長孫的實權了。
如果長孫天天在家養病,三兩天才去一次中書門下,那時間一久,這中樞里哪還有他什么事呢。
“多謝陛下體恤,但老臣這把老骨頭雖然殘破,可還能動彈。國事多艱,如今關隴山南等地大旱,事務更加繁雜,老臣身為主持朝政的重臣,又豈能在家享清閑呢。”
長孫今天也是不管不顧,皇帝的話他也照頂不誤。
讓他去洛陽,他不去。
讓他在家休息,他也不聽。
反正,他就是不肯離開中樞。
他堂堂主持朝政的顧命大臣,若沒有什么大錯,身體又還好的情況下,只要自己不肯走,皇帝也一時拿他沒有辦法。
氣氛有點尷尬。
李治這時瞧了瞧武氏,便又道,“皇后無子,朕欲廢后。”
王皇后跟著李治多年,從當年的太子妃到如今的皇后,可是一直都沒有生過一兒半女。
而李治對于這個當年太宗皇帝為他選的皇后,也根本沒有什么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