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長孫無忌幾番不給面子,李治提出此事,也便是想讓長孫退讓一下。
“請問陛下,皇后又何錯,以致于要廢后?”
長孫無忌心里知道,皇帝是想立武氏為后,這個事情他是堅決反對的。武氏當年可是太宗的才人,如今皇帝立她為昭儀,本就已經過份了,還立為皇后,這種事情怎么能行?
豈不讓天下人笑話?
只要他做一天宰相,他就絕不答應。
“皇后無子。”李治陰著臉說道。
王子,確實也算是一種過錯了。
“王皇后還年輕,就算以后也無出,這也非大過,豈能因此就廢后,太過兒戲。”長孫無忌不肯退讓。
他不肯同意廢王皇后,其實不僅僅是因為王皇后,也不僅是因為反對武氏,更重要的一個原因,這里還牽扯到了大唐的繼承人之爭。
早在李治繼位之初,朝廷就面臨一個問題,就是立誰為儲君。
李治繼位,太子妃王氏便冊封為后,但王氏無子。而李治的長子又是庶出,為一個卑微的宮女所生。
當時朝廷有人提出立庶長子為太子,畢竟皇后這么多年沒生,可能也不會再生了。皇后無子,那就是無嫡。
無嫡則立長,自然該立庶長子。
但還有一派,則認為應當立蕭淑妃之子為太子。
蕭淑妃出身江南蕭氏,貞觀朝宰相蕭瑀就是這一家族的,可謂也是豪門世家。蕭氏是淑妃,這是四妃之一。
她雖不是皇后,但是四妃之一,地位高,她的兒子自然比一個宮女生的庶子尊貴。
本來對長孫來說,立誰的兒子當太子都沒多大關系。
可是后來因為王皇后的哥哥柳釋奔走,多次奔走長孫門下,最后長孫無忌同意支持王皇后。王皇后無子,自然是不情愿蕭氏子為太子,如果立庶長子為太子,對皇后來說其實更有利。
宮女所生的太子,皇后可以當做自己兒子養,將來對她和王家都有利。
而長孫愿意支持王皇后和庶長子,也是因為蕭氏后面還有著江南士族在支持,這是另一支力量。若蕭氏子為太子,將來繼位后,肯定是那一派的人掌權,對于他們這些關隴派來說,肯定是不劃算的。
正因種種,最后長孫無忌等關隴派全力支持王皇后和庶長子,這才有了后來庶長子被立為太子一事。
如果現在皇帝廢掉王皇后,那么太子肯定也保不住,到時極可能是武氏為后,武氏所生的長子李弘便可能為新太子。
關隴集團跟武氏的關系是不太好的,而今朝堂上,支持皇帝和武氏的是以李績為首的關東豪強新貴們。
長孫無忌不可能同意廢后,廢王皇后,就等于是廢太子,就等于武氏要冊后,要立武氏子為太子,最后朝堂上就將是李績為首的山東豪強功臣派掌權。
關隴集團到時自然會大權旁落,這是他和整個關隴集團都不愿意看到的結果。
“朕要冊封武昭儀為宸妃,望國舅支持。”
“宸妃?大唐后宮只有四妃名號,為貴淑德賢四妃,并未聽說過有宸妃這一封號,況且如今陛下后宮之中,一后四妃皆已滿。”長孫無忌冷冷的說道。
李治臉越來越黑。
他本來是想廢王皇后,然后立武氏為后,剛才試探了一下,長孫無忌一點也不肯。那他想著先來個迂回,就先冊封武氏為妃。
正因為貴淑德賢四妃都已經滿了,沒有位置了,他才想著要自己再新設一個宸妃給武氏,想不到,長孫無忌連這也不同意。
這也不答應,那也不答應,長孫也欺君太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