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的決定出乎長孫無忌等人預料,畢竟都以為這次露了個把柄在皇帝手里,他們肯定不會放過的,可結果只是讓褚遂良退休,這未免太輕。
“陛下。”
這個時候,有人出聲了。
出聲的是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李義府,這人一開口,長孫無忌就不由的皺眉,還以為皇帝真那么大度,原來不過是讓心腹出面而已。
李義府如今為吏部尚書還拜宰相,但他其實一直是皇帝的心腹,早年是東宮屬官。
這人早年因祖父任蜀中射洪縣丞,而一家遷居蜀中永泰。貞觀八年,李義府因為文章寫的好,被劍南道巡察大使李大亮舉薦為門下省典儀,后又先后得到劉洎和馬周的舉薦,又擔任過監察御史,最后調入晉王府隨侍李治。
可以說,李義府那是皇帝鐵桿的心腹,藩邸舊臣。
李義府這個時候站出來,當然不是為褚遂良求情的,他是來落井下石的。李義府站出來進奏,倒沒有說褚遂良在昨天的失職表現,畢竟這個事情皇帝已經做了結論了。
他說的是另外一件事情。
他向皇帝奏報說褚遂良奸邪,當年構陷劉洎。劉洎是誰呢,劉洎是李義府以前的恩主,是世家南陽劉氏出身,隋末時做過蕭銑政權的黃門侍郎,降唐后歷任南康州都督府長史、給事中、治書侍御史、尚書右丞、黃門侍郎、侍中,封清苑縣男,官至宰相,以直諫著稱,他的曾祖還曾是南梁都官尚書。
出身世家名門,在唐朝一路做官到宰相,也是相當了得的人物,可他卻在太宗晚年被殺,這是一個冤案。
在貞觀年間的立儲之爭時,劉洎一開始是支持魏王李泰的,后來李治成了太子,太宗東征時特令劉洎輔佐太子李治在洛陽監國,并兼任太子左庶子。
因劉洎與褚遂良不和,遂遭到褚遂良的誣陷,被李世民賜死。
這個案子,其實所有人都知道劉洎死的冤,劉洎不可能有謀反之心,一切都是褚遂良在李世民面前打的小報告,說的假話才導致的。當時宰相馬周可是為劉洎做證說好話的,只是當時太宗病重一時糊涂下旨賜死,病好后也是后悔不已,還下旨將劉洎案不少相關官吏下獄。
褚遂良因為是元老重臣,倒只是受到一番申誡。
今天,李義府在這個時候把劉洎冤案翻出來,要為劉洎平反,用意很明顯,劉洎案若是平反了,那褚遂良自然就是有罪的。
褚遂良站在那里一言不發。
長孫無忌忍不住出來道,“陛下,當年劉洎一案早有結論,如果此時雪洗劉洎罪責,豈不是說太宗皇帝濫用刑責?”
他沒有替褚遂良去申辯,而是提醒皇帝,當年這個案子是太宗皇帝定的,你現在要翻案,那豈不是子言父過?大唐以孝治天下,兒子翻父親的案可是不對的。
李治不理會長孫無忌的話頭,而是轉移話題問,“劉洎子孫幾何,如今何在,擔任何職,月供多少?”
李義府豈會不知皇帝的用意,當下立即上奏說劉洎被賜死后,褚遂良還不放過劉洎子孫,劉洎家族沒落,到現在死的死亡的亡,諸兒子中只剩下了一個劉弘業,當年好歹也是擔任過中書舍人的才子,現在卻在南陽老家做一農夫,守著幾畝薄田過日子。
劉家很慘,慘到褲衩都快沒的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