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錢聽說這十畝地能打五十石,激動的都哆嗦了。
“阿郎,咱家這麥種好像特別好啊?”老錢問。
“嗯,確實比普通的麥種好些,是優選優育的麥種。”
那位老麥溝壑般皺紋間的雙眼里露出震驚之色,他割了一輩子麥,還真從沒有割過這么好的麥子,他看這田地也似乎很普通,想不到原來秘密就在這麥種上。
“那把這麥子留做種,明年也能這么高產?”
李逍也沒驗證過,他只發現空間里培育過的種子產量較高,比如玉米也是。但是在空間外,好像產量就要低些。
空間里的玉米普遍能夠一株四穗都飽滿,但在外面,飽水飽肥也才能保兩穗。甚至外面收的玉米做種,明年還能不能保兩穗,他也沒多少底。
“要是能夠買點這個麥種回去就好了。”老麥客激動的道,“不求一畝五石,哪怕只有一半的產量也就非常不錯了。”
“你們藍溪鄉弄的真不錯,今年這旱情,居然都還保住了三萬畝地,還能有收成收成,我們那邊,連兩成地都沒保到,保下來的地普遍也不到往年三成收獲。”老麥客有些感嘆著道。
他家本來也是個大家庭,自己有五個兒子,人丁多,家里也有兩百多畝地,雖說地比較差,每年得一部份地輪休,可尋常年月租稅后也還是能夠自給自足的。但是今年,家里連往年一成的收獲都沒保住。
還得留下種子撒下去,根本是熬不到秋收的。
“那得多虧我們三郎,要不是三郎組織了鄉約堂,讓大家團結起來,合理分配用水,主動的只留了河邊的三萬畝地,今年哪可能有這樣好。以前大旱時,藍溪可是跟你們那邊也差不多的。”老錢感嘆著道。
雖說今年藍溪鄉實際只有往年的兩成收成,但鄉約堂的義倉里,可是屯著五千石的粟谷和五千石的米糠,這些可是整個鄉人都能分享到的救命糧,可以說,只要夏秋再不出現什么旱災、蝗災,那么大家是可以堅持到秋收的。
老錢卻從麥客的話里聽出一個商機。
“三郎,咱家這十畝麥子確實長的好,哪個路過看到的不得流著口水夸贊幾句。要我說,咱這麥子收下來后,就做麥種賣給大家。”
麥種跟吃食的麥子當然不一樣。
麥種一般都是精選過的,正常情況下,百姓都是自己留種。但李家這麥子不是特別好嗎,畝產五石,如果賣麥種,不知道多少人愿買呢。
就算賣個三五倍的普通麥子價格,相信也有大把的人愿意買的。如果別人知道李家這麥子畝產五石,估計就是賣上普通麥子十倍價格人家也愿意的。
“當然,種們先得留夠自家今年的種子,有多的再賣。”老錢補充道。
李家自己雖不種地,但可以優先賣給自家田地的佃戶。如今佃租的主要方式是分成,地主三四成,佃戶六七成,還有更高的對半開的租子。如果佃戶收益高,地主當然也是收益高的。
李家現在有三千五百畝地,除去在外縣外州的,藍田縣內就有差不多兩千畝,平均一畝地要十斤種子,兩千畝就得至少兩萬斤,算起來種子得有一百多石。這十畝麥地收益全留種,也不夠自己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