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麥子都比其它田要晚熟了好幾天。
其它的麥田早收割完了,這塊麥田也才剛成熟。
這塊麥田李逍可是比其它的麥田還種的早好幾天的。
人剛走到田邊,就已經熱的衣服濕透,如同剛在水里撈出來的一樣。
做為大地主,如今還是貴族,李逍本以為自己不用下地干活的。可誰知道,按照傳統,他這個大地主,哪怕已經成了子爵的貴族,也是一樣得下地的。
雖然作秀的成份比較多,但卻不能少。
低頭彎腰,揚起鐮刀,一把把的麥秸稈割下來。
好熱,彎腰在麥地里更加的悶熱。甚至那麥芒如同鋒利的刀子一樣,劃過手臂手背,就能拉開一條細口子,汗水再浸過,立即火辣辣的,還十分的刺癢。
沒有半點詩人筆下的豐收浪漫,有的只是熱、累,癢。
可看著其它的麥客們收割麥子,卻一個個洋溢著微笑和喜悅。他們的動作又快又穩,一排排的麥子倒下,收割,捆綁,動作一氣呵氣,沒有半點遺漏、浪費。
“郎君,喝水。”
老錢今天也換了身衣服,一件短衣,頭上扎著個毛巾,他的身上臉上也全是汗水,可卻滿臉的喜色。
“這麥子長的好啊,麥穗又沉又長,我估摸著一畝怎么也得有個四石啊!”
一位老麥客剛好割到旁邊,他麻利的把手上的麥子捆好,然后直起腰道,“我割了一輩子的麥了,還從沒有見過長這么好的麥呢。關中京畿的良田,畝產也不過二石左右,一般的麥田,基本上就是收一石。能夠畝收三石麥子的,那肯定是精耕細作,水足肥飽的地,畝收四畝,少之又少,甚少看到。”
李逍倒覺得這麥看起來挺普通的,畝產四五百斤這不很正常嗎?要是到后世,麥子畝產基本上是八百到一千斤啊。
“四石估計還打不住,這是十畝麥地,我估摸著能打下將近五十石來。”
這位老麥客當了一輩子的麥客,收麥子最有經驗。
在關中很多地方,每到麥收的季節,就有許多百姓在關中各處游蕩,四處幫人收割麥子。他們一般是家里地少的農民,家里的麥子收割完了,甚至家里的地留給婦人們收,自己和同鄉結伙到外面去幫忙收麥子。
收麥子是個累活,尤其得趕天氣,得趁著天氣最好的那點時間把麥子搶收、搶曬好,要不然熟透后就會掉粒,萬一遇雨,麥子還會壞。
趕天氣,搶天時,麥客這一古老職業也就一直存在著。
今年因為天旱受災,許多地方的百姓甚至田里的莊稼早就死了,顆粒無收。這個時候,便有更多的人出來做麥客。甚至是一邊做麥客,一邊乞討。有活干,就做麥客收麥,沒活,那就討飯。
剛剛是收獲的季節,可關中已經不少地方出現討飯的人。
李家本來是不用麥客的,畢竟他家的地都是佃出去的,佃戶們也沒多少愿意請麥客的,請的也少。但每有麥客過來,李逍還是會招待他們吃頓飯,有時也安排他們干點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