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個最簡單的比方,那從妃位晉為皇后的,就好比小妾做好了,夫主將其扶為正室。
這在民間是萬萬不可能的,畢竟妾不能為妻,可對于全天下最尊貴的人來說,規矩從來就是用來打破的。
什么不可能的事情,放在皇族也是可能的。
而從大昌門抬進來的皇后就更不同了,要知道大昌門是什么,是皇城的正門,前朝叫大明門,后改朝換代,就成了大昌門。
這是正門,自古歷來,以正、中最為尊貴。
這大昌門平時只有皇帝可走,而作為一個女人能走大昌門,只有作為皇后大婚之時被抬進來。
這是身為一個女子可得到最大的尊榮,哪家的女兒要是能從大昌門被抬進紫禁城,那是祖墳上冒了青煙,足夠人老幾代人放在嘴邊上夸耀了。
可要想滿足從大昌門抬進去的條件,卻是難之又難的。
必須得是皇帝大婚,新后的鳳輿從大昌門而入。
要知道并不是每個皇帝都是作為九五之尊時大婚的,很多在做皇子之時便成了親,并有了皇子妃。
而已成親的皇子即位登基后,是沒有大婚一說,只用給自己正室冊封后位即可。
這紫禁城建成數百年,前朝攏共只有兩位皇后是從大明門抬進來的。
而到了大昌朝,竟是一位也無。
太祖皇帝早年便成了親,孝文皇后歿了,再未立后。
而高宗是作為太子繼位的,等他繼位時,年逾三十,自然早就成親了。
先帝也是一樣。
按理說,新帝冊封皇后,只用下了圣旨,擇個黃道吉日秦明月進宮即可,可偏偏新帝要玩出個花樣來,硬是逼著讓禮部官員改了冊封禮的流程,得是正副冊封使帶著儀仗去潛邸傳旨,皇后聽授冊文寶文,并受金冊、金寶后,坐著鳳輿從大昌門而入,過承天門、端門、午門、奉天門,進駐坤寧宮。
這可就有些荒謬了,哪有成過一次親,再大婚一次的。
可新帝說了,大婚之禮可略,但是這個過程必須得有。
為什么必須得有,新帝笑得鋒芒畢露,旁人心領神會。
這是補償啊。
因為這些個朝中大臣們鬧騰,人新后為了明志都撞墻了。
這叫什么?
這叫奇恥大辱,不給補償,就這么含含糊糊的過了,以后誰還會將新后放在眼里。
放在外面人家會說,瞧瞧,撞墻撞出來的皇后,本來要換人的。
新帝十分堅持,明擺著若是有人不答應就要追責了,他可沒忘記當初有多少人跳出來讓他換后的。
那潘郎中已經被撤官流放了,誰敢被新帝翻老底?
礙于這個原因,許多大臣紛紛像是被鋸了嘴的葫蘆,什么意見都不敢發表。
倒是有人沒有攙和其中,可朝中關系歷來錯綜復雜,你是沒在其中,你的同窗同鄉甚至是同一門下的可有人在,誰也不敢輕易觸了新帝的龍須,就怕被一鍋端了。
明擺著新帝卯著勁兒在尋人短處,想攪亂朝堂之上的水,誰敢在這當頭頂著與他對干。
所以,抬就抬吧,從大昌門抬進去又如何,又不能從皇后變成一個鑲了金邊的皇后。
這些大臣是不在意,可對于后宮女子來說,意義卻是不同。
這兩日,那些太妃太嬪們住的宮里,沒少有人議論起這事,一說起來口氣又妒忌又羨慕。
尤其慈寧宮,最近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脾氣頗為怪異,動不動就發怒,還不是因為兩人都是皇后,卻從沒得到過從大昌門抬進來的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