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筒井的技術乃是任為志,能重新支撐起任氏鹽場的重要原因,又豈能在這種關鍵時刻拱手送人
他勉強沒翻臉請人送客。
本以為這幫人要一次沒成也就罷手了,畢竟人活臉樹活皮,不該苦苦相逼才是。可沒想到,蜀地這一部分鹽場早看任為志不順眼,打定了主意要趁火打劫。要卓筒井的技術不成,便暗中聯合了采買的鹽商,甚至糾集了一幫混混,警告所有做事的長工,讓人不敢再為任氏鹽場效力。
如此,任氏鹽場就被孤立。
到這時候,任為志與尤芳吟哪里還能看不出來這幫人絕對不會輕易罷手。
眾人先前雖已經聽了這漢子說有好消息,任氏鹽場的重建已經開始,可聽到這里時仍舊忍不住為之心頭一緊。
有人破口大罵:“這也太他娘無恥了!”
有人笑:“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實在沒什么稀奇的!從古到今,見得還少嗎”
有人性急追問:“后來呢這怎么解決的”
小二端了兩盤廚房剛做出來的小菜并幾個饅頭出來,都給放到了桌上。
那漢子一路從蜀中來,道上不是趕路就是睡覺,吃的東西都少,說了幾句話眼前都在發暈。見小二端東西上來,連忙謝過。
他先啃了兩口饅頭,又一口熱湯沖下去,才繼續往下講。
可以說,到這時候,任氏鹽場已是山窮水盡,四處催逼。
任為志都差點想放棄了。
可他們那位才嫁到蜀中不久的、來自京城的夫人,看著溫溫和和,面對此事時竟決然極了,不肯退讓半步。也不知她是使了什么法子,竟把知府大人請到了鹽場之中,說要請他做個見證之人。接著還廣發請帖,邀集蜀中尤其是自流井一片以開采井鹽為主的鹽場主赴宴。
蜀中自貢的井鹽產出,在數量上雖比不得沿海出產的海鹽,可大大小小的鹽場也有百余之多。
宴席一擺,好酒好菜伺候。
知府大人坐在中間,其余鹽場主們則都陪坐一旁。
酒過三巡,誰也沒先說話。
直到座中最大的那位鹽商十分直接地發問:“任老板說要邀集我等,共同商議分享卓筒井的事情,如今菜也吃了,酒也喝了,不如還是開門見山說正事吧。。”
任為志同尤芳吟對望一眼,這才起身。
旁人全都看向他夫婦二人,二人卻是叫了管家端進來厚厚一摞早已寫好字、蓋好印的宣紙來,反是在座的鹽場主,人手發上一張。
這可大大出乎眾人意料。
待低頭一看紙上所寫,更是皺起眉頭來,面面相覷,更有甚者冷笑一聲問:“任老板這是何意!”
這下連蕭定非都好奇起來:“那紙上寫了什么”
漢子又夾了一筷子菜塞進嘴里,嚼了幾口咽下,咧嘴一笑還有點鄉下的土氣。
眾人把他圍在中間,也都著急都很——
顯然,就是這紙上所寫的東西,扭轉了乾坤!
其實并不復雜。
甚至說得上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