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他們的隊列訓練就飛快的進展。
胡就業與曾有遇在后縮頭縮腦的跺腳,韓大俠與張出恭幾人站在身后,個個身體挺得筆直,風雪中一動不動,雪花不時落在他們氈帽上,斗篷上,一大片的積雪。
楊大臣提著棍子,站在楊河身旁,虎視眈眈。
這時又聽胡就義叫了一聲“向右轉,踏步行進。”
又是一聲整齊的大喝“虎。”
眾青壯都使出吃奶的力氣咆哮,卻是楊河按照戚家軍中的訓練,每有喝令,皆應“虎”字。
三應“虎”聲,后世虎虎虎,應該是倭人抄襲戚繼光。
一個鼓手胸前掛了一個破鼓,他敲起了鼓“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鼓點聲簡單,但很有節奏,然后眾隊兵就隨著鼓點前進,他們一色的棉手套,刀盾手按腰刀,長矛手持靠長矛,很有節奏的踏步聲。
不論老人新人,都似乎成了一個整齊,打碎了什么,融入了什么。
他們個個踏步著,腳步高高抬起,整齊落下,大寒的天氣每人都不覺得冷,甚至很多人走得滿頭大汗。
足夠的營養,合理的操練,他們農戶氣質慢慢褪變,轉化為軍人。
張出恭激動的在后說一句“相公,如此操練下去,強軍可期。”
楊河淡淡點了點頭,精鋼就是這樣練成的,不斷鍛打,去除雜質,最終得到好鋼。
這些青壯隊兵的氣質已經顯現。
他向后招了招手,一陣鐵甲的鏘鏘聲,卻是陳仇敖穿了一套明甲上來,八瓣帽兒鐵尖盔,下方的鐵甲與臂手,甲片皆以精鐵打制,又有滿是細碎甲葉的頓項圍住脖子,同時腰間還有袍肚。
袍肚在唐宋時比較多見,但到了明后期,除了錦衣衛大漢將軍,余者將士很少使用,因為此時多為暗甲。
但楊河認為很有必要,袍肚的使用可以增強著裝的美感,同時可防止腰間所佩刀劍、弓箭等器械與金屬甲片摩擦而發生損傷,有一定的功用性。
所以他又增設了袍肚。
陳仇敖按著腰刀上來,他沉重的步履踏在雪地上,一步一個腳印。
甲片皆涂紅漆,隱在披風斗篷中,若隱若現,非常悅目。
楊河抬起手,胡就義看到,忙大喝一聲“止步。”
又是一聲整齊的“虎”聲,眾青壯停了下來。
楊河看著眾人,揚聲道“你們好好操練,若成績優異,便可獲得鐵甲,加入突擊隊。”
一時所有人目光都看在陳仇敖身上。
很多人雙目放光,鐵甲啊。
隊中已經開始練習兵器,楊河認為循序漸進很重要,從簡單到難,所以他們刀盾手暫時就學一招,擋。
用長牌擋住敵手的一切攻擊,保護自己的同時,也為身后的長矛手作掩護,只偶爾用腰刀刺劈幾下。
因為長牌較重,所以入選刀盾手者,也是身體比較粗壯的人。
長矛手也是學一招,刺。
兵種配合很重要,任何單獨的刀盾兵、長矛兵都不行,特別長矛兵,被敵人近了身,那就是悲劇。
戚繼光曾說“夫長器必短用,何則長槍架手易老,若不知短用之法,一發不中,或中不在吃緊處,被他短兵一入,收退不及,便為長所誤,即與赤手同矣,須是兼身步齊進。其單手一槍,此謂之孤注,此楊家槍之弊也。”
他認為每長兵皆要學短用之法,防止用老,被敵迫進。
但這難度太大,楊河就用刀盾手擋在前面,有了掩護,長矛手就不用學這一招,躲在刀盾手后面,朝敵人狠狠刺捅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