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們身后,韓官兒、羅顯爵帶著四十個火器兵,后面又是各莊各寨匯集的一百六十個弓箭手,一片的腳步轟響。
這些人大多沒有冬氈與斗篷,天寒地凍,都是厚實長布從頭上包下,在脖子上繞了一圈又一圈,以此來保暖。
甚至很多人口鼻都包住,只露著眼睛,然后頭上各種各樣的帽子。
放眼后面持各樣兵器的人,基本如此,冬天野外行軍,不注意保暖怎么行
只是各人沒有制服,雖都是青壯,但穿著五花八門,不免給人烏合之眾之感。
不象新安莊人馬,統一的服飾,整齊的武器,充滿了強烈的壓迫力量。
各莊青壯不時看向他們,眼中滿滿都是羨慕。
隊伍中間是輜重隊,挑著各種各樣的擔子,內有可供八百大軍食用三天的糧草,各色帳篷,鍋壺等等。
還有人抬著長梯,木板,這都是作戰時必須設備。
各莊雖有獨輪車,然這種充滿湖蕩河流的地形,還是走路挑擔子更快。
最后輜重隊中還有人拖扛盾車,一共十輛,那是楊河為自己火器隊野外作戰設計的盾車。
盾車寬有一人多,高有一人左右,略靠右有一個類似垛口的圓弧低陷處,但敵方射箭時,己方可以躲避,當己方要射擊了,就可以將火銃架在木垛上面。
盾車硬木所制,厚達一寸,約三十多毫米,可以良好的防護弓箭,就是一般的弩箭也無法擊穿,可以給后面的火銃手極大的安全感。
此時不是純火器時代,任何盾牌掩護都無用,面對敵人的弓箭手,誰不害怕
有個盾車遮掩一下,不說實際的保護,那種心理安慰更是不可代替。
楊河設計的盾車,兩邊有小輪,理論上可推、可拉、可抬、可扛,全重不過三十斤,攜帶非常便利。
此時民間最輕的獨輪車,也超過一百斤,明軍中使用的輕車,差不多有三百斤,偏廂車更重六百斤以上。
以此盾車防護弓箭最好不過,當然,對上火器就沒辦法了。
精良的鳥銃,使用柳灰火藥的話,在百步左右射擊,可以打穿這樣的硬木兩層,躲在盾車后,仍然是死路一條。
暫時楊河的盾車還缺少輪子,只能拖扛著走,因為沒有木匠,制作車輪子,那是個高深度的技術活。
最后新安莊殺手隊斷后,也是一色的冬氈斗篷,整齊的刀盾長矛,壓迫力驚人。
寒風呼嘯,雜草起伏,八百大軍直逼匪寨。
他們從新安莊前出發,從東南越過山頭,途經白山社一些地方,直往目的地焦山莊而去。
從新安莊到匪窩,直線距離是二十里,但這種鄉間小道走起來估計有三十多里。
好在都是鄉民,這種道路走起來并不吃力,就是那些挑著沉重擔子的輜重隊員,一樣健步如飛。
眾人士氣很高,雖寒冷天氣各人呵著濃濃的白氣,縮手跺腳,但都談笑風生。
皆言,剿滅焦山匪賊后,眾鄉梓在這一片就有好日子過了。
因為沒有車輛等繁累的輜重,眾人走得很快,他們從辰時出發,到巳時中,已經看到前方的匪莊。
一個位于焦山下,白馬湖邊的大莊子。
楊河眺望向那邊,他估了估,大軍從七點出發,走到差不多十點,約走了三個小時。未完待續。,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