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打白役嚎哭著踉蹌而走,眾鄉鄰都是解氣看著。
他們興奮聚著低聲議論,又以敬畏的目光看著楊河下了馬匹。
那郁鐵匠上來施禮道謝,他遲疑的道“貴客是”
楊河擺擺手,他走進鐵鋪去,胖皂隸劉可第連忙跟進,胡就業,還有曾有遇、陳仇敖、張松濤等人也是下了馬匹跟進,余下韓大俠在外看著戰馬群。
楊河打量四周,內中一片灰黑,都是煙熏火燎的味道,除了打鐵爐、鐵墩、鐵錘等大小工具,櫥柜上還擺著眾多已制好的菜刀、鋤頭、鐮刀、鍋鏟、剪子等用具。
然后堂上有一張李老君的畫像,這是鐵匠的祖師爺,每年二月十五日為其誕辰日,在十四日的時候,鐵匠各家就要為老君吃壽面,然后十五日,鐵匠帶家中男子至老君堂祝壽,儀式隆重。
楊河拿起一把菜刀看,果然手藝不錯,非常精工,不由點了點頭。
他說道“老師傅有什么拿手的,打制一件我看看。”
郁鐵匠不明白楊河的意思,不過還是連忙應是,他說道“有鐵,把紗帽開起來,木魚備好了。”
他身后的中年男子連忙應了一聲,卻是郁鐵匠的兒子郁有鐵,兩個年輕人是徒弟,方才郁鐵匠說的卻是行話,淮北這一片,鐵匠多將爐子稱“紗帽”,砧子叫“木魚”。
很快,爐火就燒旺起來,楊河看他們使用的是木炭,用煤打制鐵器會導致含硫量過多,鐵器打出來比較脆,一般老到的鐵匠,都不會用煤。
當然,如果換成焦炭就沒問題,火力還更猛。
爐火旺后,就見郁鐵匠用鉗子夾了一件鐵器,塞進爐膛內,等鐵器燒得通紅的時候,他將鐵器從爐子拿出來,就放到鐵氈上敲打,火花四濺,丁丁當當的聲音。
看他們這一行干活頗有規矩,便如要喊人掄錘了,郁鐵匠只用小錘在砧子尾巴連敲兩聲便是。
他們忙碌著,看郁鐵匠快七十了,敲打鐵器的時候也是鏗鏘有力,利索專注。
楊河點了點頭,這樣的專家是他需要的。
劉可第、曾有遇等人在旁看著,也是嘖嘖有聲,同時胡就業還探頭探腦,不知在看什么。
很快打完“一火”,楊河仔細看這菜刀的粗胚,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沒有。
就這粗胚,就可看出郁鐵匠是個大家,依楊河的估計,技藝跟張出恭兄弟差不多,但多了一份老練,畢竟幾十年打鐵經驗在這。
看面前的貴公子露出欣賞之色,郁鐵匠身后幾人都面露自豪,他兒子郁有鐵道“俺大打鐵四十多年了,打制的鐵器結實耐用,周邊鄉鄰都向俺們買,收成的時候,每日都有數十人等著打用鈍了的鋤頭。”
楊河放下菜刀,他說道“郁師傅以后有什么打算”
說起這事,郁鐵匠挺直的腰桿又佝僂下去,懶收巾內的須發更為花白,不過這個老鐵匠倔強的道“不管怎樣,俺都不會讓他們禍害了剪刀。”
他身后的兒子與兩個徒弟同樣重重點頭,一樣面露倔強之色。
而郁鐵匠說的剪刀就是他的孫女郁剪刀,他們這一行取名多與鐵相關,如郁鐵匠的兒子名叫郁有鐵,娶個渾家也是鐵匠的女兒,名叫李菜刀,收的兩個徒弟,一個叫鐵墩,一個叫鐵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