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有掣雷銃的子銃是“凸”樣形,因為都是鐵制,漏氣免不了。
但這種子銃有個好處,“凸”嘴塞進母銃腹后,“凸”身擋住,加上兩邊銃托護木也高,漏氣是往上方,不會傷害到后面射手。
便類霍爾后裝燧發槍,一個固定的槍膛子銃,相接處甚至沒有“凸嘴”塞入,漏氣非常嚴重,還有三眼銃,紅夷大炮等,火門孔都是漏氣的嚴重所在。
但這些火器灼熱氣體都往上方噴出,不會傷害到后面兩邊的人。
這種子銃打制略難些,但使用這種掣雷銃,不需要改裝,更不需要加上護板。
此時這大漢持的就是這類掣雷銃,他靜靜蹲伏土石草堆之后,大寒的天氣讓他手腳都似乎凍得麻木,但他仍默默盯著山下,寒冷的野外山原只有寒風呼嘯而過。
還有火繩燃燒的“滋滋”聲。
那是內中的尿液物質燃燒時發出的聲音。
要使火繩燃燒得慢,就必須放在尿液中浸泡。
忽然他神情一動,似乎有不少人從官道下面摸來。
他們躡手躡腳,借著雜草掩護身形,荒草起伏中,他們人影若隱若現。
他正了正銃身,眼睛看著照門與準星,瞄向了一人。
然這人有時出現,有時又隱沒雜草中,很難看清,他瞄了一陣,扣動板機。
一聲巨響,滾滾濃煙騰起,下落燃著的龍頭火繩點燃子銃的引線,然后銃口處,爆出了猛烈的火光。
火門孔,子母連相處,也是白煙彌漫,似乎還有紅色的火光,濃密的煙霧,籠罩這一片。
然后龍頭在彈簧片的作用下,又自動回到了待擊發位置。
這大漢似乎看到那身影在荒草中沒了,也不知打中沒有。
然他沒有聽到慘叫聲,可能沒有打中。
聽身旁同伙也開了一銃,但下面沒有慘叫聲。
六七十步距離,依滑膛槍的精度,要打中人太難了。
天寒地凍,朔風呼嘯,也影響著準確度。
除非走到三十多步,也就是五十米距離,他才會有些把握。
“咻咻”
一些箭矢從下方各荒草中射來,下方有弓手不斷對著這邊射箭。
顯然這邊的煙霧太顯眼了,雖然很快被風吹散,但也有很多人看到。
只是這大漢蹲趴土堆之后,利箭射來,不是插在土堆附近,就是從頭頂上飛過,甚至一些箭矢離他有好幾步的距離。
大漢不以為意,此類情形他不知經歷多少,自他使用掣雷銃,蹲著,甚至趴著放銃后,就沒有弓箭手可以射中他。
“唰”的一聲,他扯去母銃與子銃后相連卡洞處的鐵栓,抓住子銃上右上側提手樣的東西,就將發射過的子銃取出來。
然后從身旁地上取了一個未發射的子銃,套上母腹后膛口,連著細鏈的鐵栓插到卡洞,使子銃穩定固定,就已裝填完畢。
他又瞄向了山下,荒草中不知多少人繼續摸來,有人還加快了腳步。
大漢皺了皺眉,該走了。
作為銃手,他不能讓那些刀箭手近身。
山包上此起彼伏的幾聲銃響,猛然楊河聽到右側一聲慘叫,叫聲聲嘶力竭,痛苦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