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河畫出那兩個東西的圖案,張出遜等人慌忙盯著看。
“這是”
李天南喃喃道“感覺很象螺母跟”
不錯,楊河畫出的東西便是板牙跟絲錐。
板牙便是外螺紋的加工工具,外觀就是一個非常高硬度的螺母,可以裝上手柄,便利的加工出螺絲螺栓。
雖然依楊河的眼光來看,板牙加工出的螺紋精度還是低,但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在單件、小批生產和修配中可以得到廣泛應用。
絲錐則是一種加工內螺紋的刀具,因為沿軸向開有溝槽,也叫螺絲攻,按形狀有螺旋絲錐和直刃絲錐兩種。
此時當然都是直槽絲錐,雖精度也低,但加工容易,產量較大,是近代加工內螺紋的最主要工具。
楊河設計的這絲錐,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對小尺寸的內螺紋來說,是非常便利的加工刀具。
“真是長見識了。”
張出敬興奮的道。
郁鐵匠也是看得嘆為觀止。
楊河笑道“幸好有蘇鋼,否則便是墮子鋼,制造此等器械也頗不耐用。”
模具最重要一點,就是需要好鋼,高碳鋼是最基本的,后世很多模具都是使用合金鋼。
楊河吩咐張出恭等人按圖紙,按尺寸,先將這些器械打制出來,再談造火器的事。
磨刀不誤砍柴工,加工工具先搞出來再說。
最后眾人再對新安銃進行一番討論,楊河還在槍托上設計了一個火繩倉。
火繩一截截還是麻煩,但捆在銃身上,卻也礙手礙腳,就天鵝頸樣的銃托設計為中空,長長的火繩就塞在里面,通向龍頭有孔道,火繩燒完一截,拉出一些就行。
這樣使士兵更為的便利,也會更美觀些。
火繩倉也可以打開,就算兩米長的火繩用完了,也可以再次塞堆進去。
楊河的新安銃設計安排就如此了,走上正軌后,至少一個月一百桿后膛火繩槍的產量。
新安莊目前有一百桿購買來的鳥銃,經過一段時間的忙碌,張出恭兄弟也基本將內中的五十桿改造成新安銃。
暫時莊中還是用這些火器,等標準化的新安銃批量打造出來,這些買來的鳥銃就轉為訓練之用。
怎么說這百桿買來的鳥銃也是精良的火器,質量可以打千發,足夠訓練很久。
只是這批火器口徑大小不一,彈藥不能通用,壽命到后,便會廢棄。
籌備好后膛火繩槍的標準化,擺在楊河面前還有一個重要問題。
那就是火藥的精制化。
火藥由硫磺、硝石、木炭混合而成,到了明代,特別經戚繼光完善,其配方“硝一兩,磺一錢四分,柳炭一錢八分”,和現代黑火藥的配率已經基本一致。
當然,因為此時硝、硫磺的純度比較差,就算配方基本一樣,明清時黑火藥的威力,也只有現代黑火藥的百分之七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