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每總設把總一個,副把總兩個,又有一個旗手,一個金鼓手,五個護衛,一總共二百三十人。
因為招募的新兵太多,原來的隊兵皆盡成為軍官。
楊河伍中軍官比例是非常高的,每甲的伍長皆由老兵擔任,這樣一甲三個老兵,一隊就是十八個,一總就是七十五個,兩總就是一百五十個,還有別的兵種,楊河原來老兵都不夠用。
這當中人員安排。
以楊大臣為一總把總,韓官兒、楊千總為副把總。
一總下分四隊。
一隊,隊長羅顯爵,隊副楊漢、張出敬。
二隊,隊長董世才,隊副賴坤祐、張出遜。
三隊,隊長林光官,隊副張宗相、雷清伯。
四隊,隊長高進忠,隊副施賢偉、寧紹廉。
內一二隊為火器隊,三四隊為殺手隊。
以韓大俠為二總把總,米大谷、張出恭為副把總。
二總下也分四隊。
一隊,隊長馬祥,隊副虎蹲炮、管楓。
二隊,隊長楊天福,隊副李文昌、呼延晟。
三隊,隊長楊祖文,隊副鄒欽孟、黎萼。
四隊,隊長張董,隊副鄧欒、閻承差。
內也是一二隊為火器隊,三四隊為殺手隊。
又以崔祿為擲彈隊隊長,以常如松、黃建中為隊副,隊中暫設二十人。
以楊大臣任軍法隊、突擊隊兼護衛隊隊長,以陳仇敖、張松濤任隊副,隊中暫設為二十人。
以韓大俠任哨探隊隊長,曾有遇、胡就業為隊副,隊中暫設為十人。
輜重隊,仍由盛三堂任隊長,楊馬哥、李薛義為隊副,隊中暫設為五十人。
現在輜重隊一色的青壯,人數也多了不少,特別楊河打算裝備獨輪車,運送更多的物資。
工業革命前,獨輪車可謂是陸路貨運的最佳方式,它的載貨量優于人力,更超過畜力,如果借助畜力或風力,它的載運量最高可達六百斤的貨物。
一般來說,很多運送獨輪車的男子,獨力推行三百斤到五百斤的農作物很輕松,步伐輕快,難以尾隨。
這也是中國的獨輪車設計優良的結果,大車輪在車身中央,不像歐洲人把小輪子裝在車子前方,貨物一半的重量要推車人承受,結果載重量就可以達到歐洲推車的三至六倍。
獨輪車在淮河以北非常普遍,基本上各村莊都有,早前新安莊的獨輪車被匪賊收羅走,但攻破焦山莊后,繳獲不少獨輪車,就算不夠,也可以向周邊村落購買,特別那種帶風帆的獨輪車。
唯一弊端,淮北一片河網湖澤太多,若遇到前方有水網,就是獨輪車也行走不便。
輜重隊的裝備,會是混編模式,兩甲火器,兩甲刀盾,一甲長矛。
又以李家樂為醫護隊隊長,黃應選、伍琛為隊副。
以胡就義為莊中教官,王智慧、賴元高、李文川、鄧先、伍景環等人為教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