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河順著山與河布置陣地,陣列就類似一條東西向的斜線。
一百五十個火銃兵位于陣列的最外面,分兩排掩護在盾車后,然后是兩總的殺手隊兵。
兩總四隊人,每一隊成一個小方陣,一甲十人一排,一隊五排。內一甲的刀盾手位于最前,后面是二三甲的長矛手,然后第四甲又是刀盾手,第五甲是長矛手,戰時各隊四五甲作為預備替換隊。
從西到東,從左到右,殺手隊方陣就分別是楊大臣一總的三四隊,韓大俠二總的三四隊,隊兵有二百之數。
當然,每總的左側還有各總的旗手、金鼓手、五個護衛,正副三個把總站著。
每隊的左側,亦有各隊正副隊長三人,旗手與護旗手站著。
新安莊的隊伍滿編,一隊五十五人,一總二百三十人。
對西面銅山匪可能的主攻之處就是如此安排了。
不過楊河依山傍水,地勢雖然優越,但也有幾處隱患。
東面起是連綿的大山,大股人馬不可能過來,不過北面雖也是山,但山坡平緩,派些小股精銳襲擊進攻還是可以的。
南面是河,河水也結了堅冰,河面寬更只有二三十米,匪賊極可能會越過河流,大隊人馬從南面包抄進攻。
所以北面、南面,楊河也有布置防務。
楊大臣的三隊,韓大俠的四隊,除防護正面外,也要注意兩翼,防止匪賊可能的側面進攻。
三百個隨軍好漢,楊河也將他們布置在南北兩翼,盛三堂輜重隊、崔祿擲彈隊,還有哨探隊、突擊隊作為預備隊,立在山包處,哪里危急往哪里救援。
李家樂的醫護隊,也在山包后立起帳篷,破冰燒水,準備救護傷員。
楊河這邊喧嘩布置時,遠處的煙龍也越來越近,后面還跟著眾多的步匪,黑壓壓的不知多少人。
最后,楊河更聽到轟隆隆的馬蹄聲,就見數十騎分開荒草,帶著騰騰的煙塵,出現在楊河的視線中。
楊河眺望過去,距離有些遠,看不清那些匪騎的樣貌武備,不過感覺他們跟焦山匪打扮差不多,大多頭戴紅纓氈帽,冬氈樣式,然后穿著紅衣,罩著厚實的羊毛斗篷。
看他們策在馬上奔馳的樣子,騎術頗為精湛,比見過的焦山匪馬隊更精銳一些。
遠遠的,就有一種冷酷嗜殺的氣息蔓延。
他們奔騰過來,帶著一聲聲凄厲的怪叫,聲勢奪人。
又似乎看到這邊嚴陣以待的樣子,那些銅山匪馬隊頗為驚訝。
他們放慢步伐,最后在二百步外停了下來,靜靜眺望這邊陣地。
這次領銅山匪前來的正是守留副元帥馮三益。
李青山大封元帥,便連銅山寨內都有元帥、副元帥三四個,不過前段時間各元帥被調走了三個,只余下第四副元帥馮三益留守山寨。
哨騎來報,大敗焦山莊兄弟的新安莊又跨境來剿,馮三益自然怒不可遏,除留下二百匪賊與數十個老營留守,余者傾巢而出,誓要給那不知天高地厚的新安莊小賊一點顏色看看。
他們馬隊奔得快,遠遠跑在步隊前面,很快離新安莊陣地不遠。
不過看對面嚴陣以待的樣子,他頗為驚訝,遠遠的在二百步外就吩咐停下來。
此時他更策在馬上,往對面探頭探腦的張望。
馮三益是個粗豪相貌的漢子,外表似乎大大咧咧,他穿著一身紅色的錦衣,外面罩的卻是羊毛與各種毛堆積的襖子斗篷,不倫不類,然后戴著冬氈,手背上纏了一層又一層的棉布防寒。
不過雖然穿著很糟糕,但他魁梧的身形只在馬上穩穩策著,手上抓著韁繩,獵獵寒風襲來,竟似乎感覺不到半點寒意,顯示出百戰老匪的精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