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此時東西方哪有這樣的沖壓技術
都是手工鍛打,速度慢得驚人,一個月,幾個月,能完成一副已經非常不錯。
特別整塊的鐵板,都是精鐵,要鍛打到質量厚薄相同,非常的不容易。
而且楊河認為鱗甲的防護力也非常不錯,就用鱗甲好了。
而三千軍士,內披甲兵五百,這也是楊河在崇禎十五年所能承擔的極限。
除了鐵甲兵,他也暫時不制作別的甲胄,不單財力物力,也有防護力方面的考慮。
皮甲有一定的防劈砍能力,但對弓箭的防護、刀劍矛的防刺穿能力比較弱,性價比較差,還是罷了。
鎖子甲也有一定的防劈砍,防遠程弓箭傷害能力,但近距離遇到強弓,遇到長矛強弩統統完蛋,打制更困難,也罷了。
鑲鐵棉甲以后可以考慮,每七斤棉花浸水槌平成薄曬干,反復三次干透而成一層,以三層縫成夾襖,內中包上鐵甲甲片,罩上布面,釘以銅泡而成。
防御力不能與純鐵甲相比,但防刀砍,御弓箭都不錯,可以用在某些兵種上,比如夜不收。
但普通的士兵,還是用盾牌盾車。
即使如此,一年的武器裝備,已經要耗費白銀三四萬兩。
還有軍餉,每兵五錢銀子,連軍官算上,三千人一個月就是二千兩銀子,一年二萬四千兩。
還有他們吃喝,一年差不多就要一萬石米糧。
楊河心念微動之間,面上不動聲色,卻是暗暗皺了皺眉,他現有白銀十萬兩,米面一萬石的庫存,若按這樣的規劃,庫存米面只能供軍士吃喝,白銀也有一大半要耗費在這上面。
他本來對不久后可能的對戰流寇有些猶豫,現在看來,必須打了。
要想方設法,從流寇身上撈一把。
此時楊河規劃多談到軍需之事,張出遜是軍需所主管,但韓大俠是一堂總管,自然是韓大俠出來應令。
下方各人竊竊私語,都認為兵務堂今年的負擔頗重,特別軍需所,現區區幾個工匠,能否完成楊相公規劃的目標非常難說。
不過有了目標,各人對今年的發展也有了思路,個個頗有耳目一新之感,他們興味昂然,更是期待楊相公接下來的講解。
張出遜安靜坐著,拿著鉛筆小本,認真記著筆記,靦腆清秀的臉上頗有慎重,今年一年,他軍需所的擔子不輕。
便是張出恭,都是憂慮的看了弟弟一眼,不知他可否負起這個重托。
他們三兄弟本是潰兵,得蒙楊相公厚愛,委以重任,今年弟弟肩上擔子極重,希望不要辜負重望才好。
楊河看著規劃圖上的數據,老實說到年底三千兵力,至少一半是銃兵,還內有五百披甲兵的目標能否完成,他心中沒有底,但時間不等人,沒有這個實力,他如何對戰年底,明年初入寇的清軍
清軍他肯定是要打的,雖然打的可能是小股,但也要掂量掂量他們的實力。
此輩雖然不是他的終極目標,但在很長的時間內,都是非常重要的對手,早打,早了解好。
楊河深吸一口氣,將所有的雜念拋之腦后,他沒有選擇的余地,唯有不斷向前,再向前,發展,再發展,才能在崇禎十七年與弘光元年的大變中擁有博弈的實力。
這樣,他才不會淪為螻蟻,可在亂世中保護自己的親友與家人。
他將小棍指到戶務堂,繼續道“軍務發展,農務也不能落下莊前的田地約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