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官不象官,生員不象生員,真是人心不古,世風日下,對楊河又是一番勸諫,讓他久久無語。
不過這人能力是有的,原則性也強,讓他主理,倒最好不過。
除了王家卿隨黃承襲前往邳州,縣學館的生員也基本前來幫忙,楊河的規劃是每個鋪遞設一個休息點,每鋪設些雜役燒煮姜湯,讓趕路的饑民可以喝些湯暖暖身子。
然后辛安鋪那邊設個點,以后從徐州官道來的饑民,就不到睢寧城,直接引到南岸碼頭,巡檢司的船,會將他們載過黃河去。
楊河也跟遞運所的大使鄧官招呼好,讓他遞運所的船只,同樣過來幫忙。
又會在南門外設個點,從靈璧官道過來的饑民,收留登記后,同樣運過黃河去。
這樣楊河快速就解決了讓城內諸官頭疼不已的流民問題,讓知縣高岐鳳內心復雜,不過流民隱患去除,這是好事。
醫學司的醫官有建議楊河,饑民餓久,應該分批分層次的救濟,如已經餓倒在地的饑民,需用米湯灌之,然后用稀粥接續,情況好些,再施濃粥。
余者可站立的饑民,所熬之粥可以“插上筷子不倒,解開布包不散”的標準,這樣吃個幾餐就可以趕路。
他們是專業的意見,楊河自然聽從,昨日已經施粥一天,饑民們的氣色都好了很多,又有了冬衣被褥,個個臉上就帶上希望與生氣。
“來來來,都排隊領食,一個一個來”
署廨幾個皂隸賣力叫著,還有官差在巡邏維持,楊河站在廟邊看,看署廨的膳夫與衙內的膳夫為饑民舀著粥,然后領到粥水的民眾都是千恩萬謝。
周明遠過來,腳上滿是泥水,身上也是泥漿處處,他站到楊河旁邊,看著饑民的臉色,心中就是一嘆“這些人有了安置與希望,然眼下大明朝如此,希望又何在”
他說道“慎言,聞聽你發送流民,是先孩童婦孺再到青壯,不是應該先送走青壯嗎”
楊河看著眼前,神情有些恍惚,卻是笑道“慶元兄,華夏之所以是華夏,是因為憐幼小,憫孤苦,照顧鰥寡孤獨篤疾,若只選強壯,任由弱肉強食,又與蠻夷何異”
他指著那邊捐糧捐物的百姓,戴著斗笠,穿著蓑衣,成群結隊往二郎廟來,他們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但卻是個個神情真誠。
就說道“這些百姓,一片熱忱善心,他們中有些人老弱,難道落難之時,就不該救治他們嗎”
周明遠看著那邊,聽聲音還傳來“少爺,這些衣物真要捐了你自己都舍不得穿。”
“張叔,無礙的,我們住果脯鋪內,好歹有吃有睡,城外饑民卻是日日凍餒,能幫就幫一把。”
“咦,倪叔,你也來了,這是”
“呵呵,是大有啊,唉,俺茶鋪小,也幫不上什么大忙,就尋思篜幾籠饅頭,表表心意。”
周明遠看著,最終嘆道“慎言所言甚是,吾不如也。”
下午時,第一批孤兒幼女先走,個個小小的身上或披油衣,或穿蓑衣,在鄭文選等自告奮勇的生員帶著下,踏上了官道。
然后第二批,第三批,這些人走時,全部跪下,個個說道“謝謝大人,謝謝睢寧城的鄉親。”
特別一戶人家的一個男子,對著楊河,咚咚的用力磕著響頭,額上血痕泥水片片。
楊河看去,已是了然。
最后這些人上路,周明遠看他們繞過水坑蕩子,在官道上遠去,卻不知為何心中一酸,潸然淚下。,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