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于刻板認真,很多事情堆上,反搞得他焦頭爛額,不象楊大臣,學足了他楊河,很多事情讓部下干,只抓個總結,此時他坐在椅上倒很悠閑,時不時泡茶。
總體這幾個總管心腹鍛煉出不少,也是權力的體現力量,一個人就算再尋常,居于高位,多少都會鍛煉出一些氣質氣度,畢竟所處高度與信息掌握不同。
齊友信稟報,因為在各村寨招了幾十個識字的人,吏務堂考核后,情報所那邊查過沒問題,就依他們能力,分配到各堂各所作書辦,現民政多堂已基本可以運作。
這些能寫會算的人補充入莊內,也使教習的教師更多,讓莊內原本還兼職教書的楊大臣,嚴德政,張松濤等人更輕松,有更多精力專注本職之事。
然后這段時間,吏務堂又為戶務堂、工務堂招齊了人手,合計招募耕田隊、路工隊、水利隊、營繕隊共一千人,這一片村寨已經沒余下多少了青壯。
只是最近流民來到,雖然人員安置好說,男的補充入各類工隊,女的縫補漿洗,但突然增加這些人,恐怕會超出預算。
按正月初四日議定的一年規劃,庫存的萬石糧,十萬兩銀,其實都有預算用處,超出的這些人,錢糧從何而來是個問題。
目前莊內除了夏時可能會有幾千石高梁的收入,就暫時沒有別的收入了。
以后流民會來多少也是個問題。
所以談起這事,齊友信等人有些憂慮。
當然憂慮也有限,各人對楊河都有信心,認為楊相公肯定會想辦法解決的。
便如逃難路上,一無所有,慢慢積蓄糧米銀兩,總是有吃有喝的,到達新安莊后,銀子糧米,更是幾萬兩,幾千石的繳獲。所以錢糧的問題說在意,楊河這些屬下其實很不在意。
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這高個子就是楊相公了。
依那日議定,楊大臣、韓大俠、張出恭等人也各自擬定了堂下規劃,經過這段時間的忙活,都拿出了章程報表。
他們交上來楊河細看,現兵務堂大致部門完善,分武選房、軍需所、操備所、規劃所、司務所五所,內副總管羅顯爵兼任規劃所主管,副總管楊千總兼任武選房主管,擲彈隊隊長崔祿兼任司務所主管。
還有張出遜任軍需所主管,胡就義任操備所主管不變。
看著這份規劃書,楊河微微一笑,他知道韓大俠、羅顯爵現在會寫點字,但都寫得歪歪扭扭,不忍卒讀,這份文書字體渾厚,頗見功力,顯然是堂下哪個書辦所為。
楊河翻開看了看,里面有一年兵務堂軍官士卒招募、訓練、考核等種種計劃,然后還有各類糧餉,軍服,器械所需的預算。
按楊河設定的三千人來算,崇禎十五年的武器裝備,軍士糧餉,就要白銀約六萬兩,糧米一萬石。
楊河嘆了口氣,軍費開支太大了,但這又屬于必要的支出。
他翻看著,他現在記憶力出眾,過目不忘,翻一翻,整份文書內容都可以記在心上。
整體規劃在楊河看來還頗為嫩稚,很多地方荒誕無稽,充滿演義想象,楊河不置可否,他知道韓大俠等人已經使出吃奶的力氣,各方面得讓他們慢慢提高。
反正他的規劃總所還要細審,押后再說,他看內中的武器產量,到正月現在,新安銃的產量又有一百桿,加上臘月打制的新安銃一百二十桿,總計標準新安銃二百二十桿。
二百銃兵,已經可以全部裝備標準后膛新安銃,然后余下的一百二十桿前后膛槍,可以訓練,可以裝備。
新安莊現人口雖不多,但卻是他的根本,里面的婦孺老弱也要武裝起來。
莊內鐵匠還開始分組,分火器坊,兵器坊。
牛金錠父子已調到兵器坊,這對父子算是有家傳手藝,尤其善造刀劍,還有郁有鐵兩個徒弟鐵墩鐵錘,張出恭與張出敬二人同往,準備開始打制鐵甲。
還不怎么影響新安銃打制,每月百桿的產量還是有的,因為李天南弟弟李天西,妹妹李竹娘考核后都是搖柄的理想人選,都獲得了中級技工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