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意外之喜,或許出身鐵匠家族,郁鐵匠孫女郁剪刀,在淬火上頗有天賦能力,楊河自然沒有是否使用女人的忌諱,郁剪刀同樣獲得中級技工的待遇。
武器生產總體讓楊河滿意,不過翻到一處,他還是皺了皺眉。
指著器械那欄,楊河說道“老韓,馬隊的武器,除了冷兵,也要考慮到火器。他們的甲胄,鐵甲太沉重,但可以用棉甲,這些規劃上都要體現出來。還有,初四的時候我說新安銃一年的產量要到兩千桿,鐵甲要到五百副,你這邊計劃只有一千三百桿,鐵甲二百一十副,你是怎么搞的嘛。”
韓大俠急忙跑過去看,他認真道“相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莊內的鐵匠就這么幾個,他們要造銃,又要打制鐵甲,怎么可能會高您說的產量是不切實際。還有馬隊,也就哨探隊十個人,不是用刀,就是用弓箭,哪有馬上用火器的,想招來賊寇嗎”
楊河一下靠到狼皮大椅上,看著眼前這認真的中年男人,他無語,韓大俠脾氣比廉方正好一點,但一樣很難讓人忍受,這樣跟上司說話,怪不得他以前小頭目的官當不下去。
齊友信不斷沖韓大俠使眼色,抽風似的咳嗽,他知道老韓這人脾氣,在某方面有著天然的短板,但這樣說話
楊大臣怒道“老韓,怎么跟相公說話的,你找打是”
韓大俠仍然梗著脖子道“屬下說錯了嗎,就是不切實際還有,相公去睢寧時說會將那邊三戶鐵匠招來,他們去哪了沒有鐵匠,屬下又如何做事依著莊中情況,某細細算過,才可以達到這樣的產量相公,這點我要勸諫你,要腳踏實地”
楊河端起茶盞喝了口茶,去睢寧前他打探到那邊有三戶鐵匠,本來想招募過來,然去縣衙工房一問,才知道這三戶鐵匠只在紙面上,人早就不知道去哪里了。
這段時間雖莊內又有工匠來投,但卻沒有鐵匠,特別有打制盔甲火器能力的鐵匠。
這時代鐵匠師傅一向少,地位也算高,便是西方中世紀的農奴制度中,鐵匠,特別是鎧甲師傅,都是能夠與牧師平起平坐的上等平民,非常受到尊敬。
招募鐵匠不容易,但沒有鐵匠,他莊中武器裝備就成問題了。
現連同張出恭兄弟,他新安莊鐵匠只有五戶,郁鐵匠與他兒子郁有鐵,兩個徒弟,他孫女。李鐵匠與他兒子李有鋼,鐵匠牛金錠與他兒子牛小栓,最后李天南兄妹十五個人。
這些人技藝有高有低,張出恭等人還有諸多職務雜事,要造銃,要打制盔甲,確實忙不過來。
他看著韓大俠,懶收巾內的頭發有若雞窩,還梗著脖子看著自己,他無語的揮手“要未雨綢繆,眼界要寬廣唉,讓你算上去就算上去,工匠方面,我自然會想辦法。”
他提高聲音“這是命令”
韓大俠條件反射道“屬下遵命。”
楊河扶了扶額,這家伙,執行命令還是很堅決的,只是他這性格脾氣,他以前上司恐怕等不到下命令,就怒不可遏的將他趕跑了。
張出恭這時道“相公,鐵匠不足,莊子想要發展,確實難了。不說鐵甲打制不易,就是棉甲,制造一樣耗時。”
楊河嘆了口氣,是啊,精良的鱗甲防護力強,但打制是非常不容易的,宋時就有官員稟報,言打造步人弓箭手鐵甲,一年以三百日為期,兩日一副,共打造一百五十副了畢,計用皮鐵匠一萬八千工,錢五千二百余貫。
此時一人勞動一天,謂之一工,三百天打造鐵甲一百五十副,用一萬八千工,那就是六十個皮鐵匠。
六十個熟練皮鐵匠的速度是兩天一副鐵甲,可見這時盔甲制造之慢。
當然,宋甲一向沉重,步人甲共有甲片1825枚,總重量29公斤,長槍手鎧甲更重35公斤,弓箭手也有33公斤,明甲就輕多了,一般現在最精甲胄只有三十斤,頭盔兩斤多。
大將的甲片更約只有千片,士兵的不到千片,宋時還是用皮革作襯里,明時是用納布,多少輕松輕便些。
但造盔甲還是不容易,要鍛打,要淬火,都是一片一片的敲打,純手工活,為了穿上合身,甲片大部分還要有一定的弧度。
然后甲片完成,用生漆表里漆過陰干,銼邊鉆眼,用雙層厚布并絨繩穿聯成副,這里甲片搭縫處也有學問,不是簡單的事。
唯一新安莊的優勢,就是直接用精鐵,省了不少力,換成別的地方,直接下發“好閩鐵一百斤”,這些都是生鐵,要用鑄鐵柔化術活生生鍛打成熟鐵,再熟鐵鍛打成精鐵,讓工匠們辛苦非常。
但就算如此,兵器坊六個人,只管甲片打制的話,一個月可以完成多少副也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