鑲鐵棉甲皆改造,外襯黑布,鑲紅邊,還余百副純棉甲,就火器隊中的隊長甲長,內中一些悍勇之人使用,一樣修改,部分外襯青布,部分外襯紅布。
如此分配下去,楊河隊伍披甲兵人數,也快達到三比一。
果然原始積累階段,還是搶掠來得最快。
而且繳獲白銀八萬兩,楊河打算拿出一萬兩銀子犒賞將士,可謂士氣大振。
此戰楊河麾下傷亡二十六人,最后陣亡者十八人,還有三個重傷者挺過來,他們與余下一些輕傷者皆送回新安莊療養,又從輜重隊中選人補缺,再從新安莊新兵營內調人補輜重隊缺。
一總副把總楊千總堅持不走,就在軍營內休養。
此戰二總一隊的隊長馬祥戰死,一總三隊的隊副張宗相戰死,隊長林光官重傷,該有的撫恤條例新安莊很完備,就依例行事。
又依條例,以隊副虎蹲炮代馬祥職,以管楓為第一隊副,調甲長李監為第二隊副。
又以甲長龔顯球代張宗相職,隊副雷清伯暫代林光官職。
亂世中生死無常,各人悲痛一陣也就過了,眾人得到磨礪,卻更顯銳氣。
軍營中忙活這幾天,楊河除派哨探密切關注流寇那邊動靜,為防流賊報復來襲,也與知縣高岐鳳等人加強睢寧城的防務。
三月七日。
這幾天都是猛烈太陽,桃花絢爛,柳枝青翠,泥濘的道路漸漸有了塵土。
甲葉鏘鏘,陳仇敖等護衛隊跟著,楊河與知縣高岐鳳等人走在前頭,他們在城頭四處巡看,特別查看四門。圩墻上不斷有青壯來往,搬運滾木擂石什么。
又有扥叉撞竿,灰瓶火罐等防具。
守護垛口的懸戶懸簾,也不斷搬上圩墻。
還有衙役民壯,或持弓箭,或持長刀,連同各社腰間纏著無憂絳的社兵們,在墻頭各草廠不時進出,分班在圩墻各地巡邏著,一片緊張忙碌的氣氛。
眾人走到北圩門處,這邊一樣人來人往,垛墻垛口各處,除了都有懸戶架在一邊,還有大量的青壯背負麻袋土筐,同樣堆在垛墻各處。
這是防火炮用的,流賊攻城略地,繳獲了大量的火炮,攻城時,也廣泛使用火炮,如他們攻打開封時,城墻都被轟塌了好幾處。
懸戶軟壁是防箭利器,但對火炮就沒用了,這些垛墻都沒有包磚,雖然現在夯土堅硬無比,但對上火炮,恐怕沒被轟打多少下,就有可能被轟塌了。在垛墻后堆積麻袋土筐,就可以很好的防炮。
高岐鳳等人好奇的看著,他們看到城樓圩門處與兩邊的一些垛口,不但各垛墻后堆滿麻袋土筐,就是垛口后一樣堆積著,只露出一些用木板隔出的火炮射孔。
等于這一段,都用裝滿泥土的沉重土筐土袋遮掩得嚴嚴實實。
然后弓箭手要射箭,也要跑到離圩門兩端的別的垛口處,那邊垛口有懸戶,但沒有麻袋土筐。
高岐鳳道“慎言,這是”
跟在后面的總社周明遠,主簿鄭時新也是好奇看來,還有縣丞劉遵和、典史魏崑崗跟在后方,一聲不響,目光閃爍。
楊河道“明府,流賊若是來臨,極有可能使用火炮,懸戶可防箭,但不可防炮,這些麻袋土筐,倒是防炮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