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來來往往,肩挑背扛,將大量的泥擔土袋堆積,準備著沖鋒填壕。
還有一些鍋灶架著,燒著飯,烙著餅。
山川社稷壇,“闖、羅、李”等大旗將旗飄揚,數百身披棉甲,鑲鐵棉甲的精騎環繞,他們精騎驍騎共一千,此時只約二三百騎聚在這邊,余者分為多股,縱馬四出。
壇上,李過、袁宗第、王龍等賊將正在商議戰術,兵力如何安排攻打。
“有口子可以沖進去,矮墻兩端的城墻壕溝就不用填,但他們矮墻前的壕溝要填上,不然兄弟們兵力施展不開。”
“填壕,就讓那些饑民上,刀盾手、弓箭手、火器手掩在后面。”
“某看那矮墻長二百步,不是很寬,人多了擠不下。五千饑民,就分五波,每波一千人,鼓聲未止,不得后退,敢退的都殺了。頭三波可試著沖沖缺口,沖不進也不急,待壕溝填上再說。”
“后兩波主攻缺口,從填好的壕溝涌入,一人多高的墻,沖跳下就進了。”
“謝兄弟,你來指揮攻打正面,給你這個戴罪立功的機會。”
“張兄弟,你來打右翼,李兄弟,你打左翼”
戰術主要袁宗第在安排,他是劇賊,更是老狐貍,戰場經驗豐富之極,各類布置信手拈來,讓旁邊的李過,王龍等人沒有任何話說。
在袁宗第的安排中,他讓謝君友指揮攻打土墻正面,戴罪立功自贖。
謝君友跟隨他久了,歷史上很快還會是他前營的左果毅將軍,袁宗第自然要給他這個機會。
袁宗第又讓張能攻打右翼,張能算是李過兄弟麾下大將,不久后也會是后營的左果毅將軍,也需給他這個立戰功的機會。
袁宗第還讓李汝桂負責左翼,這是曹營麾下大將,此時王龍等人看著,袁宗第自然不好厚此薄彼,也給他們個立戰機的機會,讓他們介時有刮分戰利品的話語權。
很快袁宗第布置完畢,眾人認為沒問題。
不久后方就傳來一陣喧嘩,約一千的饑民被驅趕上來,男女老少都有。
這些饑民,基本都是靈璧縣城的百姓,靈璧城被攻陷了,城墻也都被鏟平了,青壯全部被裹脅走,余下他們的家屬,老弱婦女,自然只好跟從。
但入了伙,想要退出就不可能。
逃跑者稱落草,剮之。
這些被裹脅的百姓,當中有工匠,或牛倌,馬夫等有技藝的人還好,直接成為廝養。
余下沒技藝的人,普通百姓,就必須生死淘汰,填過幾次壕,鑿過幾次墻磚,才算納了投名狀,可以成為自己人。
他們打了幾次仗后,弱者可選為廝養,強者選為步兵,便是婦女也進入廝養隊伍中,干些洗刷縫補的事,如縫制號衣棉甲等。
當然,兵力短缺時廝養也是要填壕的。
孩童一般也作為廝養干活,驍勇的,就選為孩兒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