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盾車,就直接砍下樹木,一根根捆扎在一起,成為寬兩步的大盾牌,裝上兩個輪子,就成為盾車。
為了提高防護力,還是幾層的原木捆在一起,至少厚二十寸,顯然李過等人拼了。
畢竟放在清軍中,他們最精良的盾車,前護板與頂板亦不過厚八寸罷了。
這樣的粗糙盾車李過等人讓廝養制作了五十輛,兩輪結構。
還有十五輛轎廂型,類似轒轀車,四輪結構,前邊與上面都可遮掩。
還有三架尖頭轤,高七尺可容六人,以濕牛皮蒙之,用來沖撞城門。
最后是五架壕橋車,專門用來架壕之用,不需拋扔土袋泥土,壕橋車逼到城壕前,木橋放下就可通行。
中國幾千年歷史,各類攻城器械非常豐富,李過等營中廝養四千人,內中含大量的工匠,亦非同小可,他們只三天趕工,就制造了這么多攻城的利器。
城外的動靜,楊河隨時都在關注,當日流賊退卻,他下令打掃戰場,斬殺獲取的流賊首級就高達七百八十人。
要知道這些并不是饑民的腦袋,而是純粹的流賊步營首級,光光一個守城戰,就斬殺這么多,可謂繼前些天伏擊戰后又一個大捷。
看到這些人頭,從知縣高岐鳳起,所有的官員軍民,都是笑得合不攏嘴。
他們還解救饑民老少婦女六百多人,這也是一個功次。按萬歷四年的議準,各邊關,凡奪回被虜人口至一百名口者,本管將官,守備以上升署一級,三百名口以上實授一級,腹地雖沒有這么高的獎賞,但也是成果功績。
此戰己方傷亡還不高,社兵們跟著殺出去,個個通過摸腰包賺了不少,軍民士氣都非常高漲。
哨騎探知外間的動靜,似乎流賊不甘心失敗,還在醞釀一戰,特別制造大量的攻城器械。
抓獲一些廝養拷問,粗粗得知的結果,他們大量砍伐樹木制成盾車,皆是厚實無比,至少厚二十寸六十六厘米。
這個消息讓高岐鳳等人頗為擔憂,經此一戰,他們對楊河麾下火器非常有信心,然再有信心,厚達二十寸的盾車恐怕也無法射穿。
楊河也是皺眉,他麾下的后膛新安銃,六十多步距離相當精良鳥銃百步的射程威力,可以打穿兩層一寸厚,也就是厚度共六十六毫米的木板,三十四步可打透四五層。
但也不過十五六厘米,離六十六厘米差得太遠。
就算十步打射,也不過打透七八寸,二十六七厘米,仍然差得遠。
這個距離,火銃也沒什么意義了,速度再快,快不過弓箭,他們人潮涌來,會對己方的矮墻壕溝防線形成嚴重的威脅
他心中感慨,李過、袁宗第等人不愧為劇賊,這么快就找到了應對的方法。
周明遠建議,在矮墻壕溝前再次挖掘壕溝,多挖幾道,阻攔他們盾車的行進,楊河搖頭,這招只雙方野戰時有效,這守城戰,只是延緩他們行進速度罷了,沒什么實在的意義。
“只能用炮了。”
與眾官商議中,楊河最后決定使用火炮,厚二十寸的盾車百步距離也擋不住火炮,他放在西門的五門獵鷹炮類型的小佛郎機,最次也是三號小狼機銃,彈重五兩,也就是187克。
明軍中有些人使用大斑鳩腳銃,其實就是購買或仿制西方的重型滑膛槍,號稱可以打穿一切盾車,但彈重不過一兩八錢,區區六十八克罷了。這邊最小號的小佛郎機炮,彈重也差點是它們的三倍。
但火炮遠距離打不準,射速略慢,量也少,若再守矮墻壕溝,恐怕也是兇多吉少。
“棄守外間土墻,全軍撤回圩墻,讓流賊進入第二道土墻之內,就讓他們集中到這三十多步的范圍內,集中打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