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豐滿富態,長得頗為喜慶,與王瓊娥她爹王長隆頗有夫妻相,都是和氣寬厚的人。
王瓊娥從小在一個很溫暖的家庭環境中長大,就養成了寬廣的胸懷。
然后她們家其實人丁不多,她父親王長隆今年四十八歲,豪邁豁達又帶著精明。因何氏乃大家族出身,卻自己看中當時潦倒的王長隆,多方資助,最后有這家業。
所以王長隆也專情,不納妾,一共有二子三女。
長子王世昌今年二十八歲,早考中秀才,可惜不喜商賈,雖未中舉,一直在府學苦讀。
二子王世杰聰明伶俐,可惜早早夭折了。
還有兩個女兒早嫁人了,也平常。
只有王瓊娥雖是最小的女兒,卻最精明,頗有乃父之風。
王長隆近年身子骨不大好,看來看去,就專門栽培小女兒,讓她操持家業。
果然沒看錯人,這幾年王家的商事越發興旺,特別拉上睢寧練總那條線,財帛滾滾來。
而閻家那邊情況
聯姻后,雙方類似一個集團,王瓊娥類似一個董事長的角色。
母親何氏噓寒問暖,還讓下人端來參湯,說什么也要讓小女兒補補身體,參湯金黃,一看就有年份。
每次王瓊娥回娘家,都感覺自己胖一圈,不過她喜歡回來,相比閻府的氣氛,這里才有家的溫暖。
當晚晚餐很豐盛,不過以清淡為主,發展到現在,王家上下,都非常注意養生。
但坐著吃飯的人不多,大哥王世昌在府學未歸,大嫂也回娘家,所以坐著的,只王長隆、何氏,還有王瓊娥三人。
晚餐時,何氏有意無意問起,在夫家過得可好,婆婆可有刁難刻薄等,王瓊娥只是安慰母親,自己過得好。
但她從小何氏養大,身上每根寒毛都清楚,一看女兒這神情,就知道過得不好。
不由哼一聲“那個程鐘惠,可有一點婆婆的樣子我們家瓊娥啊,哪點不好。就說這守活寡,都足足七年了,哪點對不住天理她如果還刻薄,跟娘說,看娘去撕爛她的嘴。”
王瓊娥道“娘。”
何氏怒氣未消“什么東西,她自己生出個短命鬼,連累我家女兒,還敢給臉色”
她看向旁邊一聲不響的王長隆,看他慢條斯理扒著飯,不由嗔怪“老爺,你說句話。”
王長隆呵呵一笑,他慈愛的王瓊娥夾了口菜“乖女兒,這是你最愛吃的。”
然后他說“為父愧疚啊,現在兩個家族的生計,都壓在我女兒身上,還過得不好。”
他輕輕咳嗽一聲,不比年輕時了,這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
看妻女擔憂的目光投來,他又一笑,卻道“女兒,為父也想清楚了,都由你。你若愿在閻府,就在閻府。你若不愿,我就去與閻見年說,讓他代簽這放妻書,與閻府那邊和離,有什么事情,為父都擔著。”
王瓊娥說道“父親,只是如此,我們兩家就鬧翻了。有損我們王家聲譽不說,女兒名節也會受損。現在兩家商事還連得這么緊,到時鬧起來,女兒擔憂不好收場”
她低下頭“或許,這是女兒的命。”
王長隆道“你想清楚,為父都支持你。”
何氏則不滿“什么命不命的。”
她還有一事好奇“對了,黃管家回來,說與那練總楊河,又做一單大買賣聽說這練總十七歲就中秀才,現在是九品的官人。而且街上說又大捷了,連著上次,都兩次了。總督府的閻先生,不就來問過看來這秀才不得了,又要升官了。乖女兒,你見過這楊練總,他長得怎么樣,可風流倜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