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娥從娘家回來,她老家在淮安舊城山陽縣署文渠邊,論宅院富麗不如婆家一些,但在層次上,反而要高出一些。
很快,馬車停在一片大宅院面前,磚雕影壁,高大的門樓,帶抱鼓石的石獅子門墩,七級青條石臺階,有上馬石和下馬石,青磚黛瓦,周邊古巷彎彎曲曲。
建在臺上的宅院富麗堂皇,其實這格局已經僭越,但在明末都無所謂了。明初曾規定商賈不許穿用綢、紗,與仆役、娼優一個檔次,但現在個個穿得跟官人似的。
看著眼前熟悉的宅院,匾額上“閻府”二字,不知為何,王瓊娥總有一種非常壓抑的感覺。
她輕嘆口氣,就下了馬車,早有門子迎上,巴結討好。
進入宅院,一路也盡是低眉俯首的丫鬟下人婆子,恭敬的稱她為大少奶奶。
看著這一切,王瓊娥卻總高興不起來,每當進入這個宅院,她的心總是沉甸甸的。
她也知道,別看這些下人在她面前恭恭敬敬,背后還不知道怎么嚼她舌頭。
經常有人風言風語,說她婦道人家,卻在外奔波,不成體統。
甚至有人喜歡拿她身材說事。
比如兩個妯娌。
甚至她不止一次聽到有丫鬟在背后私語,說她是“奶媽”。
風言冷語,王瓊娥都計較不過來。
她就奇怪了,大胸脯怎么了,難道一定要平板嗎
此時代大戶以瘦弱為美,因為存在乳母奶媽的職業,誕下子嗣并不憂慮哺育的問題,就以胸平為佳。但王瓊娥覺得,自己這樣也沒什么不好,她知道,她們是在嫉妒。
不過雖說心態如此,回到婆家后壓抑總免不了。
在這個大宅院中,她親近與可以依靠的,也只有貼身丫鬟王鈿兒,還有看著她長大的黃叔了。
一路進府,幾進大院,裝飾華麗,處處透露“我有錢”三個字。
淮安地價騰貴,河下鎮更是寸土寸金,這邊有“一條龍”的堂屋都算富裕,有三合頭、四合頭的宅院都算富貴。但幾落幾進的大院落在鹽商中只算標配,河下鎮的有錢人太多了。
很快前面是垂花門,進了垂花門便是內院內宅,所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二門,指的便是垂花門。
黃叔帶眾長隨在這邊止步,不比王瓊娥娘家,睡樓都可以布置成帳房,閻府規矩多,一些商事帳房只能設置在前院。
王瓊娥總覺不便,她尋思是否在外間建個總號,兩家聯姻后事務繁多,光靠各分號掌柜,自己巡視,很多事務就顧及不過來。
聽說閩粵那邊有所謂的“公司”,取“公者,數人之財,司者,運轉之意”,紅夷也有“公班衙”架構。王瓊娥覺得可以考慮此形式,名字她都想好了,就叫淮安興隆公司。
此事她父親已經同意,但還要問過她公公的意思。
吩咐黃叔再次核查給楊相公的帳冊物資,為他準備的禮物,務必入微,王瓊娥就帶著王鈿兒進入內院,準備給婆婆請安后稍稍歇息。
她已經準備不日北上,在淮安留不了幾天,但在淮安一日,作為媳婦,每日的請安問候少不了。
雖說每次見婆婆都很壓抑難受,但作為媳婦,有什么辦法
特別兩家聯姻后,商事越大,就算不為閻家考慮,也要為自己娘家考慮,為自己父母雙親操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