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待遇比睢寧縣要好,但按照這個糧餉來養兵,楊河二千五百人,其實仍然要喝西北風。更不說他麾下還有一千匹馬騾,一年要消耗糧食八千五百石,干草二百八十萬公斤。
此時草一束約十五斤,每束折銀二三分,二百八十萬公斤干草,價銀就在七千五百兩了。
所以楊河仍然要靠自己養兵,州城給的銀子,只是錦上添花罷了。
而且按照蘇成性等人意思,他們已經盡了自己最大努力,多余的錢就掏不出來了。
不過蘇成性也言,漕運總督衙門有下了公文,總督府那邊會撥下一些錢糧來。
他們給楊河一千兵額算,還馬三步七,有三百人的馬隊兵額。內步兵待遇,每人每月銀一兩,米五斗。馬兵待遇,每人每月銀二兩,米五斗,還有草豆銀每日八分,一年二十四兩。
又此時馬隊騎兵才有盔甲,三百人的馬隊兵額,總督衙門會撥下三百副的鑲鐵棉甲來。
如此算來,總督府那邊撥下的糧餉裝備,一年就是銀二萬二千八百兩,米六千石,盔甲三百副。
從這邊也可看出養馬隊之貴,七百步兵,一年餉銀不過八千四百兩。但三百馬兵,連上草豆銀,一年就需餉銀一萬四千四百兩,武器盔甲還沒有計算進去。
宋治圓與陳泰安都露出羨慕嫉妒的神情,連如菩薩似坐著的張奎祥都是動容。
雖有風聲傳揚,新來的練總楊河非常受史督臣器重,也有風聲說淮安那邊會撥下一些銀兩錢米來。但眾人只是猜測,州尊這邊也未透露消息,此時終于真相大白了。
這對楊河來說倒是意外之喜,當時他拜見史可法,順口提了一句,希望府那邊給他一些支持,想不到真來了。
這也代表總督府那邊注視上自己麾下兵馬,此時文官控制軍隊的妙法就是錢糧,控制了軍隊的糧餉,間接就控制了軍隊。
對楊河來說,一年兩萬多兩的銀子,六千石的米就想控制自己軍隊純屬妄想,但錢糧就是錢糧,雖然少,多少也可以填補些家用。
而且還給了外界一個明顯的信號,他上頭是有人的,可以免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除了糧餉方面的事,蘇成性還與楊河說,軍功擬定后,他幾次斬首的賞銀也統計出來了。
府里面有下公文,楊河三次大捷,內中第一次伏擊,統計斬首數為一千三百級。第二次守城,統計斬首數為二千級。第三次野外對戰獻賊等,統計斬首數二千七百級。
三次大捷,他一共斬首數就是讓人咋舌的六千級。
而按大明軍功制,斬殺有名劇賊一名顆,為首者升實授一級,不愿升者賞銀三十兩。就陣擒斬以次劇賊一名顆,為首者升署一級,不愿升者,賞銀十兩。擒斬從賊三名顆,為首者升實授一級,不愿升者賞白銀十五兩。
楊河的軍功名單中,并沒有斬殺有名劇賊、以次劇賊的名單,都是普通的從賊小賊,三顆才有賞銀十五兩。基本就是斬首一級賞白銀五兩,六千顆首級就是賞銀三萬兩。
這筆錢由兵部支發,介時會層層下來,先到淮安府,與總督府撥下的糧餉裝備一起運到邳州,最后到達楊河手中。
這讓楊河沉吟,大明克扣軍餉糧餉是常態,軍功賞銀也是如此,這層層盤剝,三萬兩的賞銀,最后到自己手中有沒有一萬兩難說。
好在他練兵殺敵不是為了賞銀,這賞錢有也好,沒有也無所謂,就當錦上添花。
最后楊河與蘇成性談的是他準備開荒種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