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者大體不變,下彎式銅栓機柄,上面有個半圓形鐵蓋子卡套著,類似三八蓋子。
這是防止灼熱的氣體傷人,雖用銅栓,但不是用金屬彈殼,后膛槍的漏氣不可避免。用了這種鐵蓋子,可以有效避免灼熱煙氣傷害射手。以前蓋子是方形,現在改成半圓形。
最后是前方,護木一直延伸到銃口不遠處,然后這一端的護木全部包鐵,還開了口,就若鐵鞘似的。在包鐵護木側面還有兩個孔,用來鎖螺栓用的。
“相公,這是銃劍。”張出遜恭敬遞來一柄尖利的東西。
楊河接過細看,黑沉沉的,一根精鐵打制的長長尖刺,便若鐵錐,前方一半處開有兩道血槽,尖口略鈍,類似五六刺,但是四棱的。
整體細圓,長長尖尖,劍柄處略扁,比劍身略小,然后柄上兩個凹槽,卻是鎖螺栓之用。
看著這銃劍,楊河心中一嘆,如果可以,他很想設計后世的那種刺刀,便是套筒式刺刀也不錯。
但工藝與材料不許可,唯有選擇張出恭用的這種,結構強度很大,但功能單一,而且只能鎖死在上面的刺刀了。
欣賞了會銃劍,楊河將銃劍塞入護木鞘口內,劍柄一直塞進去,然后到頭,比劍柄略大的劍身擋在鞘口外面,類似刺刀套環抵在準星處的承力作用。
張出遜遞來兩個螺栓與一把螺絲刀,楊河將兩個螺栓從包鐵護木的側面孔洞擰進去,鎖在了內中劍柄處的兩個凹槽上。
他用螺絲刀將兩個螺栓用力鎖緊,最后這銃劍非常牢固,紋絲不動,怎么刺殺都可以。甚至比后世的刺刀還牢固,因為它們是卡住,這邊是鎖死。
只不過牢固是牢固了,這拆卸養護方面就略為困難,因為又要用螺絲刀將兩個螺栓擰下來,才能取出銃劍。
不過楊河這銃劍鎖上去就不準備動它,僅有時候軍營內無事,將鏍栓擰下來擦試養護,就無所謂了。
楊河端起火銃瞄了瞄,整體八斤多,輕重還是得當。加上銃劍后,總的長度約一米六,火銃長基本上也是合適。
可能后方銃托略略加重,前方銃劍固定上后,雖然多了一斤多,卻不會感覺頭重腳輕,平衡性好。
然后護木下仍有通條孔,插著搠杖,又有背帶,楊河歡喜,這新安銃二式,基本跟后世單發步槍差不多了。
他反復看著,旁邊眾人也是竊竊私語,特別錢三娘看著楊河手中火銃,躍躍欲試。
“相公,給。”張出遜又遞來一盒的定裝紙殼彈藥。
楊河拿起一根,這是新安莊新設定的子藥樣式,與原來不同,不但用新火藥,用的還是獨頭彈。
未來新的對手是清軍,裝備好,披甲率高,為了對付他們的盾牌盔甲盾車等,楊河決定以后火銃兵都用獨頭彈。
此彈外形就若中空的半圓柱體,彈的四周有膛線,飛出槍口后可以慢慢的旋轉,原理類似飛行時的羽毛球,靠重心前移和自身微旋來保持穩定,精度與破甲程度都比以前球形鉛彈高了許多。
它們鑄造并不困難,只需有相應模具便可,便是膛線都可以事先在模具上處理,雖然鑄造出來粗糙了些。
為了提高獨頭彈的穿透力,楊河還在鉛液中加入一定的錫,用來提高硬度。
為防止獨頭彈出膛后變形,每個獨頭彈的空腔內都塞了軟木,又起閉氣與重心前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