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需所鑄造了一些新萬人敵,就比以前小了很多,卻跟后世的手榴彈很相似。長圓形,有木柄,柄后有引線,然后有蓋子,用時可以擰下,保護引線不受潮濕。
然后彈的外殼更薄,內裝鐵彈五十顆,每顆鐵彈直徑十毫米。
卻是因為生鐵鑄造外殼,經常會鑄得不均勻,爆炸就先會從薄弱處破裂,造成壓力不夠,形不成殺傷力。有些手榴彈炸后彈片不均勻,甚至就是一炸兩片,原因就是在這里了。
用預制破片,或是彈體外縱橫刻槽,其實效果也不理想,試驗表明,爆炸后破片依然不均勻,有些方向多有些方向少。
楊河估計,鑄造的彈體就是如此,應力很難集中到位,這時的材料技術也有很大問題。
這個弊端很難解決,就是放在二十世紀,各國使用的手榴彈,仍然大大小小有這方面的弊病。
所以楊河解決辦法,就是在新萬人敵內加入鐵彈,這樣就算破片形不成殺傷,但里面的五十顆鐵彈子,仍然可以猛烈的殺傷敵人。
當然,弊端也是有的,不加鐵彈子,萬人敵可以做得更小,扔得更遠。加了鐵彈子,體積變大,投擲距離更短,增加了己方投擲人員的危險。
不過有利有弊,暫時來說,在萬人敵里面加鐵彈子是必要的。
還有飛雷。
眾人看去,桌上擺著一根長長細細的東西,長三尺多,中空,孔大幾寸,似乎內為鐵管打制,但外面包了護木,整體打磨得非常光滑,還涂了紅漆。
看這長筒,一端較大,象個鐵喇叭似的,一端則有著照門與準星,似乎瞄準之用。
“這是啥”楊大臣拿起來看,感覺手中長筒,約重六七斤,跟火銃差不多。
他看長筒旁邊,又擺著物什,似乎象萬人敵,但頭尖尖,就象個長矛頭,后面有細長鐵桿,可塞入長筒內。看“長矛頭”后端比筒略大,似乎可以塞卡在那邊,又象大號的火箭。
眾人好奇圍著看,楊大臣拿起這物什,感覺重也有六七斤,他上看下看,看“矛頭”后方桿子似乎有類似萬人敵的蓋子,他就旋開,露出里面的引線,很長。
“咦。”眾人都是驚訝,張松濤沉吟道“軍需所言,此物叫飛雷,難道是類似軍中飛槍飛劍的火箭”
羅顯爵道“俺感覺象竄天猴。”
楊大臣仔細看,看引線探入鐵桿內,似乎里面裝滿引藥,然后這尾部還有個小小的尾翼,三塊傾斜的鐵板,就象舵似的。
楊大臣肯定道“這就是火箭。”
沉默寡言的韓官兒這時忍不住開口“這怎么用”
羅顯爵道“肯定是插到那筒內,你看那后面有線,你端著筒,再點著火,就可以飛走了,跟玩竄天猴似的。”
楊大臣道“你不怕噴火,被烤焦了”
眾人大笑,尤以李如婉的笑聲最大。
張出恭沉吟道“應該是將筒扛在肩上,噴火往后,就不怕傷著了。”
楊大臣叫道“這玩意有趣,俺來打一發試試。”
眾人熱議喧嘩,楊河微笑,不錯,眼前這東西,后世的人見了,腦中都會浮起一個武器,肩扛式火箭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