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七月開始,楊河又陷入繁忙中。
本月初時,他開始招募流民難民,沿新安莊往上,徐州與邳州交界兩邊,一直到不老河,設立八義鄉與大許鄉,總面積四百多平方公里。
又從新安莊西去,跨內白馬河,一直到呂梁洪,加外白馬河之地,共約二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設立白馬鄉。
除此三鄉,又在邳州運河東西岸,分設鄉屯堡,先占了土地,慢慢充實人口戶數。
總計從七月開始,他約設立四鄉之地,按每鄉千戶計算,新增人口二萬左右。
從匪盜奸賊處抄來的財產給了他底氣。
按楊河給鄉民的待遇,青壯年每天供應米面二斤,婦孺一斤多,平均值為一斤半,每人每年消耗糧食約在二石八斗。四個鄉兩萬人,一年就需要糧米約五萬六千石。
按此時市價,一石糧食一百八十八斤約要白銀二兩,五萬六千石就是白銀十一萬兩左右。
流民難民皆一無所有,招入屯堡后,開墾、訓練又盡是重活,不吃飽怎么行
不過與新安鄉的老莊民相比,他們第一年沒有工錢,只年底發個紅包便罷。以后楊河也不打算給他們蓋房子,每戶給基宅地一畝就算,但免契稅。
不過他們衣裳被褥還是要的,男女老少各二身冬服夏裝,毛毯冬被等,平均每人三兩左右,二萬人就是白銀六萬兩。
又有四鄉水利,要發展,要種地,水利不可少,按新安莊例子,平均每鄉要耗費白銀一萬多兩。
這樣零零總總算下來,楊河新設四鄉之地,本年就要耗費白銀二十萬兩。然后從明年開始,每年要支出這些人口糧五萬六千石,工錢十二萬兩左右。
而他們生產,一莊保百戶,開墾土地五六千畝,一鄉十保,開墾土地五六萬畝,四鄉開墾土地二十多萬畝。到明年秋播前,這些土地要開墾好,相應的水利要修建好,然后后年,也就是崇禎十七年夏天會有收獲。
所以此時發展很慢,在楊河計劃中,新開墾的土地畝產也必須達到一石。他相信有良好的水利,加上大量肥料投入,田地這個產量是可以達到的。
這還遠遠不足,畝產一石,四鄉二十多萬畝地收入支出才勉強持平,不能為他創造利潤,需提高生產力。
在楊河計劃中,這些田地耕種幾年后,麥田需達到畝產二石多,稻谷需達到畝產三石多,也就是二百公斤與三百公斤。
楊河認為這可能性是很大的,畢竟開渠筑堤,勤種勤糞,耕作環境改善,土地有了肥力,這個收獲就有了可能。
而小麥畝產達到二石,他就大賺了,便如新設四鄉之地,土地二十多萬畝,收獲產量就是四十多萬石,扣除口糧支出五萬六千石,工錢十二萬兩,他的利潤仍有倍數。
而且那時他們食量還會減少,口糧不需要那么多,就算提高鄉民一些福利待遇也值,或者干脆純以工錢計。
說白了,楊河實行的就是大農場計劃,這些人就是楊河的農場工人。
在各農場中,他實行良好的福利保障,類似終身雇傭的制度,又有現代的考核、獎勵、懲罰制度隨行,累進工資制設立,莊民們的忠誠與干勁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