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楊河這樣的官員居所,正房寢室一般面闊五間,坐北朝南,最中間稱明間,一般布置為大客廳。
東西兩邊往內,分稱次間、梢間,布局如此“西梢間西次間明間東次間東梢間”,以屏風或紗櫥隔斷,又可設曲尺門什么。
一般人睡覺在西梢間,外面西次間設成小廳,南窗、北窗下可設炕,可吃飯可歇息。東次間、東梢間作為書房,也可擺設自己收集來的寶貝,同時可設炕,累時歇息。
楊河原來屋內布局大體如此,現在也不變,只一些家具換新,還有從銅山匪處搶來的,高兩米,重一噸的犀牛望月鏡抬來。最重要的是,就是廁所、浴室布局的改變。
原來楊河一個人,要上廁所了,就去院子西南角的茅房,但現在成親了,這個問題必須重視。
他也很討厭馬桶擺在臥室內,正好四合院正房兩邊都有耳房,一間深或兩間深,一般為倉庫、廚房、或傭人居住。
但楊河人不多,上房又很大的四合院,護衛婆子什么,可以住在東西廂房或南房內。這耳房一直空著,還都是兩間深,就改為廁所與浴室。
“這么大的廁所”錢三娘站在楊河身邊,眼睛都有光,神采奕奕,“還有浴室,都一間房大了。”
楊河笑道“廁所大、浴室大才舒適,沒事我們也可在里面洗個鴛鴦浴什么的。”
錢三娘臉一紅,隨后眼眸彎起,她偷看身邊的男子,只覺眼前世界明媚又溫暖。
楊河則是沉思,自己與三娘作臥室的西梢間開個門到西耳房,兩間深的大屋,部分以屏風隔為廁所,建成“廁牏”型,以硬木中間鑿空為馬桶狀,方便人坐著。
廁牏旁有扶手,可以放置紙與書畫什么。再旁邊有水缸,可沖可涮。廁牏外是漏井,在墻壁外,以矮墻圍成,方便清理。當然這活就不需要他與三娘干了。
又砌個臺池作浴池,周邊有著臺桌與屏風。
大體風格比較現代,當然與后世的抽水馬桶是有區別的,倒不是不可以山寨,而是沒意義。
沒有“雨污分流”,完善專業的下水道系統,抽水馬桶帶來的只是災難。
英國人最初發明抽水馬桶,污物先是堆積在化糞池里,造成嚴重的土壤污染,后來排到街上,情形不忍卒睹。
后各街道鋪設排水溝,污物污水排到河里,更是災難的降臨。各條河都成了糞河,奇臭無比,整個城市被臭氣包圍。而且飲水靠河流,水廠將有毒的河水輸送到千家萬戶,對居民的健康構成嚴重的威脅。
十八世紀,十九世紀的倫敦、巴黎、紐約等城市,平均十個孩子就有八個夭折,就是因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掉。
看似清潔的抽水馬桶帶來嚴重的災難,唯一的方法,就是完善下水道,特別“雨污分流”,雨水可排到河里,但污水糞便,必須專門管道,遠離城市,還要有相應的處理廠。
這投入是很大的,便如當年德國人在青島,他們聚集區采用“雨污分流”模式,為省成本,雨水污水就排到華人聚集區去。
造成兩種現象,德國人聚居的地方干凈整潔,華人住的地方臭氣熏天,瘟疫橫行。居民們被德國人排泄的污水糞便包圍了幾十年,根本沒法住人。
所以邳州就算了,這種老城區根本改造不得,楊河新建運河鎮,已經在建下水道系統,“雨污分流”,雨水污水排泄各有體系,特別污水糞便流得遠遠的,有專門處理地方。
與西方不同,在東方,糞便是非常良好的資源,未來也是一個大財源。
除此,楊河還帶錢三娘到處看,他準備在西花廳建暖閣,兩種形式,一類地暖,漢唐時較流行,后世在韓國各地居多,整個地面設置煙道,上面鋪木板,進門可席地而坐,拉開被子可就地睡覺。
寒冬臘月,在暖閣內是很舒服的,因為灶口設在外面,暖閣內沒有一絲煙氣,清靜優雅。主要楊河用來招待一些比較高雅的人,大冬天也可席地而坐,談詩詞,談樂曲。
還有一種暖閣燒柴木,也就是壁爐煙囪樣式了,設桌子,設椅子,上鋪皮毛軟墊什么,備有毛毯,楊河的狼皮大椅也放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