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矛手退后,火銃手又上前,還有沉重的車輪駛地聲,一些炮車推來,在雪地上劃過深深的痕跡。
卻是炮隊隊長崔祿親自帶著火炮上來,有十門之多,其中有三門是打十兩彈丸的二號佛郎機,子銃三十斤,需要五個炮手侍候。
他們推著有護板的獵鷹炮前來,又有炮手雜勤推著彈藥車,里面各有子銃與定裝紙筒彈藥數十發。
楊大臣等人忙讓開,指揮盾手銃手讓出位置,將這些火炮夾在盾墻的各處,給他們騰出射擊的空間。
崔祿是個黝黑粗壯的漢子,一身將校甲顯得他更是強壯,麾下炮手也是個個五大三粗。一擺好火炮,他就凝神不語,仔細觀察前方韃子的盾車,一邊還探出大拇指不時比劃。
楊大臣探頭過來,看前方盾車已經快進入百步,他說道“崔隊長,韃子盾車若進入百步,火炮可以打到他們嗎”
崔祿搖頭“難,七十步俺可以試一下。”
他炮隊已經演練多次,還造了很多假盾車轟射,發現平瞄直打,百步距離,要打中一個小點點的盾車實在艱難。
一般步槍打一百米的靶,感覺靶子都很小,僅幾毫米左右。盾車就算大,有三四個人寬,看上去也若小點點,僅厘米級別。
更別說一百米只是七十步,百步距離那是一百五十米,又是滑膛炮,想打中遠處的目標,實在要靠運氣。
崔祿說到七十步試試,那是實誠之言,他素來也不玩虛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那就七十步再打。”楊大臣理解,他準頭越高的二式新安銃都七十步再打,更別說火炮了。
此時他們正面軍陣嚴陣以待,一百二十個方盾兵持九斤藤牌默默蹲著,他們鐵面罩已經罩下,手中藤牌包著鐵皮,中間又有半球鐵蓋,高一米多,矢石槍刀皆可蔽。各人還有脛甲與護膝甲,防護非常到位。
他們身后不遠兩排銃兵站著,火銃皆斜斜持舉,鐵面罩都已罩下,有弧度的面罩在陽光下閃閃發亮,使得內中眼眸越發深邃幽黑。
他們兩排站立,作戰時并不動彈,前排打完蹲下裝填,后排射擊。后排打完蹲下裝填,前排起立射擊,循環不絕。
后膛裝填的新安銃給了他們連綿的火力與便利,不象前膛裝填的鳥銃,只能光站著不動挨打。
幾步之后又是兩排長矛手站立,他們鐵面罩也全部罩下,個個身持破甲長矛,獵獵寒風拂起他們斗篷,銀白火紅一片。
楊大臣幾人大旗立在長矛手后面,三總旗靠在一起,七十八個打翼虎銃投萬人敵的隊長護衛也集中這里。
正面軍陣由楊大臣統一指揮,擁有充分的戰斗自主權,畢竟是各翼作戰,不可能等待中軍的統一命令。
他們這邊也比兩翼突出,但楊大臣倒不擔心韃子會來攻打側面,因為會遭受下面兩翼軍陣的側面打擊。同時幾個鴛鴦陣小隊也布置那里,防補了最后的疏漏。
此時他站在兩門火炮附近,因前層韃子盾車只有五輛,所以炮隊兩門兩門火炮并列,集中火力轟打。
看崔祿指揮各炮瞄準,韃子盾車越近,車后影影綽綽,布滿韃子的身影,不由有些緊張。
身旁號手跟著,緊緊抓著喇叭,還有韓大俠、楊千總二人,一些跟隨的副把總等,韓大俠神情鐵硬,楊千總瞪著眼睛,握緊拳頭又放松,再握緊,再放松。
終于韃子盾車進入百步,那邊傳來一些叫喊聲,接著一些身影從盾車后閃出,“砰砰砰”就沖這邊開銃,一團團的煙霧冒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