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帝即位不久,就傳出了荒唐的名聲,這讓眾朝臣頭疼不已,難道要再出一個十幾年不上朝的文憲帝了其實就算小皇帝真成了他爺爺那樣的人物,也沒關系,畢竟現在內閣人才濟濟。
這樣一想,朝臣們反倒放松了對小皇帝的要求,不肯去尚書房讀書也沒什么,還能有比現在更糟糕的嗎
這中錦榮的下懷,現在還只是第一步,打消那些人想控制他影響他的想法,至于其他,他有耐心可以慢慢來。
兩宮太后都是千挑萬選進宮的,讀多了女戒女則,不善爭斗,為人死板,對付這類人,就得不要臉放肆一些。這不,兩宮太后對小皇帝荒誕的行為擔憂不已,和不讀書相比實在算不了什么了。
想以孝道壓他,誰知錦榮往往是今天撤了,明天又換了個新玩法,她們也責問過錦榮身邊的人,想找出是哪起子小人教唆引誘了陛下,誰知這些新奇玩意都是錦榮自己想出來的,內侍提出來的尋常玩樂反倒還被錦榮嫌棄。
再加上幾位輔政大臣放松了對小皇帝的管教,兩宮太后也找不到商量的人,自己琢磨著,竟想到為小皇帝選些賢良淑德的女子陪侍。若是能勸阻錦榮玩樂最好,再不濟也能誕下皇嗣,免得像文憲帝后宮子嗣單薄。
然而這意思剛一透露,就被錦榮以孝道為由給擋了回去,三年不納后宮,為父皇守孝。
這說法立刻堵住了兩宮太后的嘴,她們對先帝是最愛重的,錦榮能為先帝守孝遠離女色三年,她們心中自是感到欣慰,一時倒也忘了,小皇帝可沒為了守孝而放棄玩樂。
錦榮又多加責備太醫院的人,三天一小診,五天一大診,每日的補湯藥膳不斷,還有定期的醫女針灸按摩,在好好養著兩位太后的同時,務必讓她們忙得無心想起小皇帝的事。
這番動作下來,至少在后宮里,再沒有對錦榮指手畫腳的人。而他也一般不上朝聽政。
日子一閑,錦榮又把主意打到了身邊的人身上,劉內侍和關內侍。
劉內侍是那種一眼看過去就知道日后定為奸宦,皇帝身邊的奸人,如果是原來的小太子,恐怕當了皇帝也容易被劉內侍教唆成荒唐好樂的。
與之相反的是關內侍,他是文德帝發現自家兒子好玩樂后,千挑萬選安排過來的。之所以沒拔除了劉內侍,是因為文德帝自幼對內侍宮女等人比較有好感,加之劉內侍還是兩宮太后選的,他也沒好意思就兩位妻妾說,你們的眼光不好。
關內侍雖是宦官,卻性情耿直,識義理,通典故,又廉潔不貪,在宦官中威信也很高。好宦官在大魏歷朝都不少見,當然奸宦更多。
劉內侍雖愛財,性格奸滑,但對錦榮的忠心卻不亞于關內侍,這恐怕也是歷朝皇帝身邊又多看重宦官的原因了。
因為性格追求不同,劉內侍和關內侍常常合不來,甚至還會在錦榮面前吵起來。這種時候,錦榮都是當樂子看,端杯茶嗑個瓜子,看兩人能辯出個什么來。
至于結果,錦榮自然不喜歡打和場,而是會分個清楚明白來。她一向看不大上糊涂人糊涂事。
劉內侍和關內侍倒是被錦榮這么一認真給嚇了一大跳,也驚覺自己失了禮數,居然像市井潑皮般在陛下面前爭執不休。
錦榮擺了擺手,免他們無禮,他向來都是這樣的態度,宮里誰都知道陛下從太子時期對身邊的人就很寬厚,打碎了個茶碗什么的,頂多罰幾個月俸祿,幾乎沒打罵過人。
免禮后,錦榮又繼續分析起了他們爭執的前因后果來,小到每一處細節,甚至連劉內侍和關內侍自己都遺漏的地方也被錦榮補全了,有條有理,圓滿還原事實真相,使得劉內侍背后都嚇出了一聲冷汗,他還自認有底氣,不怵他關木頭,但小皇帝一說,事實詳盡之極,他才發現他犯了這么多過錯。
關內侍雖也被挑出了過錯,但心中對錦榮的尊崇程度又上了一層,陛下居然聰明到這種地步。不過一個小差漏便推導出了完整的事實。
“陛下聰敏睿智。”關內侍真心稱贊道。
劉內侍也不會輸給關內侍,跟著拍了一下錦榮的馬屁,順便自責罪行。
錦榮倒沒在意他二人的稱贊,“若是連這點小事都分不出個條理來,那又如何談得治國”
“陛下說的是。”劉內侍也不在乎什么治國,只管侍奉陛下,拍陛下馬屁,小皇帝好,他就好。
關內侍卻是在心中暗暗點頭,他之前還因為陛下的荒唐玩樂而多有勸阻,但今日一見,發覺陛下胸懷聰敏不輸于先帝,至于玩樂,少年心性罷了,也沒見勞民傷財,而且還需要他們等人多加引導。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陛下于宦官間的小事都如此認真,想來日后在國事上也胸有丘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