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從背著的布包里翻出一封信。
會態度這般好,也是因為宋錦榮,在軍營里,誰會想得罪一個大夫,關鍵時刻是生是死就看對方的本事了。
這兩個軍士雖然負責的是給其他軍士家屬寄送東西,但也有認識親近的兄弟要上戰場,對宋軍醫的家眷好點,宋軍醫平日說不定也會多照顧點。
宋家奶奶掛念著孫子的安全,也顧不得還有旁人在場,就撕開了信。好在錦榮夠聰明,考慮了諸多可能發生的情況,以及宋家識字的人不多,最后只簡潔寫了兩句話,東西是她的寄的,她在軍營很好,不用掛念。
看完一向硬氣的宋家奶奶就忍不住抹淚了,“沒事就好,沒事就好。”
兩個軍士也見慣了這樣的場面,其中一人笑了笑道,“那您清點寄來的錢糧吧,我們還趕著去送下一家。”
“好,好好。”宋家奶奶連忙道。
兩個軍士合作,一人告訴宋家人是哪些東西,一人扛著布匹錢糧往宋家屋里搬。原本這不用他們的,但看一家孤兒寡母,也有點不忍心,便搭把手幫忙了。
“三十斤米,五十斤面,十二匹絹”
軍士念著,宋家奶奶卻越聽越心慌,以往有去打仗寄錢糧回來的她也見過,可沒這么多。雖然知道越多,一家子日子能好點,但一想到錦榮還在戰場上,她心里就不踏實,怕這是孫子用命掙回來的。
于是忍不住問道,“軍長,怎么會這么多”
軍士解釋道,“這里有些是宋軍醫這月的廩糧,其他是上次軍醫營立功,程將軍賞賜犒勞的。”
“當軍醫好,多立功為國效力。”宋家奶奶念道,心里想的是,當軍醫那不就不用上戰場殺敵了,好好當個大夫安全。
族長夫人還沒走呢,盡管之前被軍長一嚇,但為了多聽點消息還是厚著臉皮留下了,宋家人也沒管她,光顧著錦榮的事了。
在看到那一袋袋扎的厚實的米面,還有絹布,族長夫人眼都熱了,都是去當兵,怎么沒見其他人寄回來這么多東西。
但生出的那點小心思在聽到軍長說是大將軍賞賜后,一下子就消了。
大將軍,那是多高的官啊,都賞東西給宋小郎,可見宋小郎非但沒事,還有大福氣啊。
族長夫人一臉羨慕嫉妒恨,悻悻然還是回去了。
不過,就族長夫人那一張嘴,沒半個時辰,宋家的事就傳遍十里八鄉了,尤其是宋氏一族和街坊鄰里,都知道宋小郎非但平安,還當上了軍營里的軍醫。
雖然也有些人奇怪,以前也沒聽說過宋小郎懂醫的,但既然是連大將軍都親自犒勞賞賜的,還能有什么假的。
宋家人也只當是機緣巧合,等以后再說了。
這消息傳的快也有一個好處,至少沒人敢欺負宋家了,宋小郎是個有福分的,當上了軍醫,非但能貼補家里,能平安回來的可能性也大上許多。
單單是宋家得的那些錢糧,別人再眼紅,也沒人敢動,那是軍營里發的甚至是大將軍賞賜的東西,其他人哪怕是長了幾個膽子也不敢碰,否則宋小郎在營里往上一告,他們縣令就得發落這些人。
只要宋小郎活著,就沒人敢欺凌宋家的孤兒寡母。
這一下,連族里也不再過問宋家田地的事了,還有些婦人上門主動和宋家交好,幫點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