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村口隨時有人守著,可以說不認識的人根本進不來,譚歸到來,最先知道的還是村里人,村長自然是最先知道的一波,消息就是他說出來的。那么譚歸此次到張采萱家中,就真的是送那盆花。
張采萱將花盆搬到了窗戶邊的桌子上,再三囑咐驕陽不能碰。走近了仔細看,已經能看到那花朵根部有小小的黃色果實。
張采萱有些納悶,她記得紅辣椒是先長青椒,然后才漸紅,沒想到這黃色的是長出來就是嫩黃的。她看了半天,怎么看都是辣椒,想到她種的白蘿卜,可能這些植物都有差異。
老大夫是最先定下瓦片的,他的房頂上的瓦片本就蓋得稀疏,如今能買,當然要加些上去。不只是他,村里好多人都買了譚歸的瓦片,這里面可能還有些眾人對于譚歸的謝意在,不過瓦片這樣的東西,如今也算是稀缺,村里好多人都盤算著再多造幾間暖房呢。
確實有許多人都想要造暖房,但是好多人都沒有地方了,本來各家離得近,除了后院養豬和養雞的地方,就只有每家院子里留下的菜地。如今各家的菜地基本上都沒了,再想要造暖房,是真的沒辦法造到院子里了,那么買地呢
這些先不論,那邊的劉家婚期到了,眾人都備了賀禮上門,張采萱也不例外,無論劉承當初如何糾纏婉生,但是他們家也是青山村的一份子,平時還是要相處的。再說了,當下的人,成了親就沒那些花花心思了,當初的進義不就是這樣
張采萱沒有直接去劉家,而且去找了抱琴一起去。
劉承算起來是四嫂劉蘭芝娘家的堂弟,如果張采萱和張家眾人關系好,賀禮還得較眾人豐厚些,張采萱不管這么多,只和鄰居一樣,人家送什么,她就送什么。一是四嫂和她關系一般,她也沒想和她親近。二是劉承糾纏婉生的事情讓她覺得,劉家人有些難纏,她就不相信,劉承大冬天的跑去給老大夫掃雪,劉家眾人不知道。
抱琴和她牽著孩子到時,村里大半的人都到了,兩人找了個桌子坐下,邊上還有虎妞,對面坐的都是村里過來的婦人,和她們不熟,但是和虎妞熟,一直都在說最近的瓦片,還有哪家盤算著造暖房的話。
張采萱和抱琴偶爾也接一兩句,那些婦人對她們倒還和善,說話都笑呵呵的。
只是,飯菜上桌,那幾個婦人的面色都不太好看了。如今村里的喜事越發敷衍,但饅頭還是每人能吃上一個的。
這個桌上更甚,沒有饅頭,只有一盆糊糊,還有一盆青菜,里面夾著幾片肉,實在太簡薄了。
邊上一個婦人不屑道,“好好的婚事弄成這樣,哪里有一點喜氣”邊說話,筷子還在碗上敲得叮叮當當,顯然很是不滿。
“現在確實難,弄成這樣不錯了。”虎妞對面的婦人打著圓場。
“吃”一開始說話的婦人撇撇嘴,端起碗看向眾人,“我看啊,劉家是不想處了,摳成這樣,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喪事呢。”
這話很刻薄,不過也沒人反駁,確實是差了些。
不說別的,最起碼得再上幾樣菜,哪怕拿酸菜湊合呢。饅頭一人一個,也好過只上一盆糊糊,哪怕再難,誰家還缺這盆糊糊吃
這分明是想要賺眾人的賀禮
村里人辦喜事,眾人都會帶上些賀禮,一兩斤糧食,親近的拿些雞蛋或者肉,還有抓只雞什么的,一般情形下,一場喜事的席面下來,只要不是太好,基本上賀禮和花費是扯平的。如果有幾門實打實的親戚,說不準還有得賺,但是一般人不會這么干,因為實親戚也是處出來的,喜事多了,人家也不愿意送厚重的賀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