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母子卻還能有一點糧食的,都是進文上半年跑去鎮上幫村里人買東西時存下的,緊接著他們母子就做了張采萱家的長工,存下的糧食自然就存著了,如今拿出來交糧正好。不過也沒有兩百斤,全部稱完,只有一百七十五斤。
缺了二十五斤,秀芬沒辦法了,只能求到張采萱的面前。表示愿意在接下來的三個月中省出來。
三天的時間很快就過了,顧家這一次真的就一點借糧食的意思都無,一開始眾人還好聲好氣的求,后來見他們根本不搭茬,干脆就在院子外面咒罵,只想著逼了人出來再說。
辦法用盡,顧家只派了顧棋出來交糧食,真的就一點糧食都不往外借。
這一次收拾了包袱跟著官兵的人是最多的,基本上的每家每戶都跟著官兵走了一人,浩浩蕩蕩的看起來挺壯觀的。走時村口的哭聲張采萱在村西自己家中都能聽到。
至于家中只剩下婦孺,比如虎妞這樣的,兩百斤糧食交不上,官兵也沒強征,只讓他們在秋收后交上三百斤。
好多人都只覺得絕望,這糧食根本還不上,僥幸收夠了糧食還上了免丁這部分,還得交稅糧,就算是這些都夠了,接下來的日子可怎么過今年的冬日里,可再沒有譚歸挖路進來給各家送糧食了。
真的是,一時間只覺得怎么樣都是個死。
張采萱越發深居簡出,除了老大夫家中,抱琴那邊她都不去了。她也不來就是。
這一回,抱琴家中的糧食勉強交夠了,官兵來過之后收糧食的頭一日她爹娘又到她家中去大鬧了一場,想要她幫著交。抱琴沒給糧食,最后她爹只能收拾了包袱和官兵走了,因為這個,她娘跳腳在抱琴家院子外面罵了好多天。
村里大半的壯勞力走了,似乎一下子就冷清了下來,偶爾在路上遇上人,基本上都滿臉苦色,眉宇間的皺紋都深了許多。
大丫家中,這一回沒能交上糧食,陳滿樹拎著包袱走了。
張采萱家中的糧食村里人好多都知道,那一次賣兔子的,還有去年過年時換的。不過譚歸換的糧食,好多還沒還給張采萱呢,說起來譚歸還欠著她糧食呢。
那些人來借糧食的時候,張采萱推脫了,她自己家兩百斤,還有老大夫家的四百斤,對外說的是抱琴家的兩百,還有秀芬母子的兩百都是從她家中來的。剩下的她們母子自己留著吃了,再有就是,往后誰知道朝廷什么時候又來要糧,得備著些。
張采萱是不知道往后的世道應該如何,自從她搬到青山村,賦稅一年比一年重,真的是沒有最重,只有更重,尤其是今年,真的是不打算給人留活路的感覺了。
村里的壯勞力一下子少了許多,緊接著就是秋收。好在今年的糧食收成不錯。不過,就算是收糧食一件事,村里的好多人都覺得難。但是糧食還在地里,還欠著朝廷不少糧食呢,還得交稅糧,又怕變天了糧食收不回來,只能沒日沒夜的干。
多的是趁著夜色還在干活的人,許多如驕陽一般大的孩子也要跟著干活,都是沒辦法的事情。
作者有話要說明天我盡量多些,大家晚安,明晚上八點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