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茆上練兵忙。
基本隊列熟悉后,要開始學列陣。
軍陣很重要。
以老農民的紀律性組織性,你敢玩散兵,他們就敢四散亂竄放羊。所以必須用陣型禁錮他們,同時也是為提高戰斗力。另外,后世的三人戰斗小組也可以看做是一種陣型,甚至航母戰斗群也有陣法。
當前列陣以一隊為基本單位。
雖然存在“甲”這種更小的編制,但過小的戰術單位在大型戰場上無法指揮且戰斗力和生存力堪憂,那只是行政編制單位。
中國古代最基本的陣型有5種方、圓、曲、直、銳。
方陣是能攻能守的穩健陣型;圓陣主要應用于防守;曲陣差不多就是橫隊,一字橫開的陣型有利于將所有兵力同時投入戰斗,并且包圍敵人,但展開后不利于指揮;直陣是縱隊,縱隊利于行軍,也利于指揮,能投入的戰斗正面卻較窄,有很多兵力無法發揮戰斗力;銳陣利于進攻,特別是突破類型的進攻。
所以,行軍時候可以用直陣縱隊,若遭遇敵人而情況又不清楚的時候,則應轉換成方陣地形適用下;若敵人立足未穩或處于劣勢,地形又開闊適合展開兵力,則可轉換成曲陣橫隊,去包圍殲滅敵人;若敵人已經做好了準備,雙方又必須一戰的情況下,可以用銳陣來沖擊粉碎敵人正面;若處于敵人幾路襲擊的危險中,可組成圓陣來應對威脅。
再次,各種軍陣之間的變換方式是有規定的,這需要長時間的訓練才能做到盡可能在短時間內快速轉換適當的陣形,否則在實戰中非常危險。如果小兵們缺乏訓練,戰時走位混亂,就不戰自敗了。
具體展開水一下
對于步兵來說,基礎的戰斗隊形很簡單方陣、錐陣、圓陣。
方陣是進攻,排橫隊還是縱隊要看情況。
橫隊正面寬,代表著在時間上集中兵力。反之縱深就是空間集中兵力。
開仗時如果你的正面比對方寬,那么已經贏了一半。因為平原上視線不佳,對方不清楚你縱深多少,一看正面那么寬就先虛了,怕被包圍。
打仗以短兵相交為主,除了三列線等可以調動縱深的陣型外,作戰一般都是在第一線,后面的士兵大部分時間在打醬油。所以在作戰時,縱深遠沒有正面發揮作用來的快與直接。
正面是一只軍隊攻擊力的直接體現。可以說,你的正面越寬意味著你的有效戰斗力越強。
當然,寬度還要考慮地形背景以及士兵素質等等。
總之,軍隊交戰時,縱深的效果不會很快體現出來,但是如果你正面不夠寬被包抄卻是必然的。
最后,如果對方是強軍,那人家列縱隊直接沖擊,弱軍被一捅就破,有多寬的橫隊都沒用。
具體如何分配縱深和正面需要看情況定。
方陣對士兵的訓練要求比較低,但是在列陣時需要在陣形的四角和正面布置精銳老兵“夾住”陣形。
這樣一是可以更快地完成列陣,二是能提高方陣牢固度。
錐陣也是進攻。
沖擊力強,可以用來突破戰線,破壞敵方陣形。只是稍微難練一些。況且沖陣被騎兵代替后步兵錐陣也幾乎不用了。
大明當前只有西南土司兵仍然在用錐陣,以一人三人五人七人七人排五行成三角形,為一旗。若干旗再組成更大的三角形。
圓陣以及其他變種軍陣如缺月陣或空心方陣是防御隊形。
這類陣每個方向都是正面,可以同時應對來自四周的進攻。
而普通方陣防守時需要將正面轉向,方陣越大轉向就越困難,容易在遭到敵方騎兵突襲時發生崩潰。
再者圓陣便于指揮與彈壓。當某一方向上的威脅較大時,將領可以方便地調集預備隊進行加強;圓陣也便于保護軍旗、主將、傷員和輜重等,還能在內部布置一定的騎兵、炮兵用以反擊。
另外,空心方陣不是單純防騎兵的,或者說不如實心的防騎兵效果好。主要是空心陣能防止火炮炸爛隊形。畢竟傳統方陣被淘汰的最大問題就是騎兵四處沖擊或者假裝沖擊,但是不硬拼。步兵會越來越靠攏,擠作一團,然后被火炮轟的稀爛。
陣型的作用太大了,因為很多時候勝敗就在一線間。
比如衛青圍剿匈奴的王庭之戰,促不及防的漢軍遇上了同樣促不及防的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