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肚疼。”
大夫“肚疼好,你等一下啊。”
大夫翻開書,跟查字典似的開始找方子。
“查到了,好幾十個方子呢,隨便來個吧。得,就選這個了,你回家試試。不好的話,下次來再給你換一個藥方。”
這跟謀財害命有什么分別
當然話又說回來,一種方法治死了就換另一種方法,總有一個運氣好的被救活。于是救他時用的方子會被記錄下來,醫學就這樣一點點進步了。
大概這就叫經驗科學。
到了明代,醫事制度主要分為朝廷的醫藥機構、宮廷醫事制度、地方的醫事制度和民間醫學團體四個部分組成。
比如每個縣均設專職醫官,萬歷中他們從未入流改為從九品。縣設訓科1人,負責轄區的醫藥衛生。絕大多數都是世襲職位。
朝廷的太醫院設醫術十三科“曰大方脈,曰小方脈,曰婦人,曰傷寒,曰瘡瘍,曰針灸,曰眼,曰口齒,曰咽喉,曰接骨,曰金鏃,曰按摩,曰祝由。”
但據紹興府大醫家張介賓說,“今按摩、祝由二科失其傳,惟民間尚有之。”
為啥失傳就不清楚了。祝由且不說,按摩還是很有用的。
李時珍于三十多年前編著的本草綱目非常有名,但里面也收錄了很多亂七八糟的玩意兒。
比如說
蛇咬男子某毛,以口含二十條咽汁,令毒不入腹
小兒霍亂用白狗屎一丸,絞汁服之
金瘡血出不止飲人尿五升。
孕婦吃兔肉會讓孩子嘴唇不全吃驢肉容易難產吃鱉生孩子脖子短吃雀肉生孩子會不知羞恥吃泥鰍容易流產等等。
還有木乃伊被叫做“蜜人”,稱不管受到任何外傷,只要吃一塊“蜜人”肉,就會迅速痊愈。而當時的歐洲確實流行過從阿拉博人手里買來木乃伊作為藥材服用。
不光是李時珍,就連唐代孫思邈也記把一條弓弦綁在孕婦左臂,綁足一百天,能轉女為男。
都是反智的東西,瞎扯淡
搞不懂這種沒療效的玩意兒為什么會傳承下來。
如果你也這么想,那么,咱從頭水一水李時珍和本草綱目。
李時珍科舉不成,只好轉而跟隨老爹學醫,后來他還進太醫院當了個芝麻官。說明醫術還行吧。
然而,從醫學地位上說,老李的瀕湖脈學比本草綱目更有用。
認真說起明代醫學史,李時珍的地位比不上陳實功、張介賓、吳又可等。奈何他在后世名氣大啊,就是因為本草綱目。可那本書在醫學史上的地位沒想象的那么重要。
本草綱目不能簡單的當醫書看,臨床上不如好好學傷寒論論草藥也有別的書代替。它的重點在“綱目”。
不光是分類藥物的綱目,還是百科知識綱目,對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乃至物理化學農學等等內容全有涉獵。還收集整理了很多已失傳的歷史文獻資料等。
綱舉目張。
比如提起個草藥名,到書里一查,這東西怎么來的,長什么樣,古代叫什么現在叫什么,各地別名叫什么,各地所產之優劣,有什么用等,相關知識可以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