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商人們離家遠游商販,到了外地有同鄉同行業會館照應,可免受欺負,但是走在半路上靠誰
畢竟這時代的環境是
白晝劫搶,法紀昭彰,攔途打劫,脈絡難通。
狹路相逢,不能躲避,半路截搶,目無法紀。
沿路糾搶,藐法難堪,藉棍無賴,擾搶為生。
攔路奪搶,藐法滔天,糾伙打劫,犯法彌天。
黑夜強搶,器皿一光,地棍伙擄,強狠莫制。
兇徒刁狡,攪搶橫行,惡棍刁猾,劫擄孤莊道路難通
都羨慕商人家資巨萬,可背后走南闖北的艱辛之處三天三夜都講不完。
隆慶年間徽商黃汴編了本一統路程圖記,里面的內容是
“自湖廣至儀真,強盜出沒不時。有夾洲處,賊尤甚。夏港口有斜沙入江
心,未過沙而轉尖者淺,其沙上貨無粗細,一例而擄擄。兇年賊多。”
“自宿州至汴城,有響馬,宜慎。”
“自穎州至大名府,響馬賊甚惡,出沒不時,難防。”
“江西至玉山,水緩,夜有小賊,可防。”
“自衡州至長沙,日無強盜,夜宜謹慎。”
“嘉興至松江,船晝去而夜不行,此路多盜。”
“自吉安府至路江,每處十里中途土豪口稱糧長,每挑索銀五
分,不與即打,有司不知,過客甚受其害。”
“自蕪湖縣至徽州府,每處十里,早有悶棍,日有調包,夜有盜,宜慎。”
到貴陽到柳州各地,“瑤賊惡甚,水陸皆難。”
金陵由漕河到京師,“賊有鹽徒,晚不可行,船戶不良,宜慎。”
天啟六年出版的土商類要,里面記錄了不少從商經驗。
“不論陸路、水行,俱看東方發白,方可開船離店。若東方冥暗,全無曙色,寒雞雖鳴,尚屬半夜,若急促解纜陸行,恐墮奸人劫奪之害,不可不慎。
至于日將西墜,便擇地灣船投宿。俗云投早不投晚,耽遲莫耽錯也。”
“乘船登岸,宿店野行,所佩財帛,切宜謹密收藏。應用盤纏少留在外,若不仔細,顯露被人瞧見,致起歹心,喪命傾財,殆由于此。”
“出外為商,務宜素樸,若到口岸肆店,服飾整齊,小人必生窺覬,潛謀劫盜,不可不慎。”
還有,“船家乃暗賊,往來介意提防”;“諺云:十個船家九個偷張家灣、河西務車腳,甚是能偷”;“蘇、杭、湖船人,載人居上層,行李藏于板下,茍不謹慎,多被竊。”
商人走在半路,遇到事情不能指望官府,還是要靠自己。
明清之際,天下最出名的商幫是晉商和徽商。不只是因為他們會做買賣,還因為他們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