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當商規模全國第一,壟斷了蘇浙一帶的典當業。晚明時期南京附近有當鋪500家,大部分都是徽商勢力。
“當鋪總有五百家。福建鋪本少,取利三分、四分;徽州鋪本大,取利僅一分、二分、三分,均之有善于貧民。人情最不喜福建,亦無可奈何也。”
可見,福建典當行堅持高利率,根本難以與徽商競爭。
整個河南有兩百多家徽商當鋪,懷慶府城有三家。
今早利民當鋪剛開門,排隊的顧客立馬涌上前。他們都知道當鋪被哄搶了,所以要趕緊來要賠償。
漢子掏出當票和銀子拍在柜臺上,“手頭寬綽了,就想著把衣服贖回來。您點點數,我怕把利錢算錯了。”
當票是當鋪收貨后付給當戶的書面憑證,也是客人日后贖取當物的唯一憑證。
開“當票”是一門學問。
首先甭管您多好的東西,“當票”上面一律格外貶低貨品成色。即便是嶄新的好東西,也一定會被評價為“半舊”。
如,新衣服寫“油舊破補衣服一件”;皮毛大衣必寫“光板沒毛,蟲吃鼠咬”或“缺襟斷袖”;絲絨衣服寫“呢布大襖”;金銀首飾寫“鍍金錫首飾”;翡翠玉石寫“硝石”;名家字畫一律寫“仿”;紫檀花梨則寫“硬雜木”
總之就是故意把好東西寫成不值錢的破爛貨。
其中緣由跟當鋪的高柜臺一樣,吃虧吃怕了才弄出來的自保措施。畢竟伙計、朝奉們總會有走眼的時候。
比如,某人當金手鐲一對,你給票子上寫“金手鐲一對”。等人家來贖當,說貨不對,你給掉包了。當眾剪開驗貨,確為“鍍金錫鐲”,那當鋪只能作價賠償。
書畫古玩就更難鑒定了,甚至還有人專門合伙行騙。那當鋪就血虧了,且無處申冤,只能自認倒霉。
再比如皮襖、綾羅綢緞之類,萬一當鋪保管不當,衣服受潮或被蟲吃鼠咬,當票上要是原寫是新貨,那就賠吧。
那么問題來了,你說當鋪在票子上故意把好貨寫成爛貨,到時商家掉包怎么辦好像你也沒處說理。
這種事很少發生。因為現下的商號一開就是幾十年,上百年,尤其是外人來當地經商,顧客本來就有疑慮,你要再搞鬼,買賣根本干不下去。
何況,經商利潤大,穩當賺錢就夠了,正經商戶沒必要耍花活。
一般來說,當鋪行情是當品“值十當五”,也有些“值十當三”。
其實顧客也不全都是想要高價,因為有一部分人只是手頭緊臨時周轉,日后還要贖回。當的錢多了,利息相應的也高。
還有,就是不缺錢的人也有去當東西。
比如自己要去外地一段時間,貴重東西放在家里怕不安全,干脆交由當鋪保管。
還有人春天將家里的皮襖、皮大衣拿去當鋪當了,待到冬天再贖回。因為當鋪有專門收貯皮貨的倉庫,保管不會受潮鼠咬,比放家里還妥當。
當然,這些情況下都是索價極低,當鋪給的錢越少越好,因為“本小利息也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