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盧象升軍事能力不足,還有個例子。
到崇禎八年,兵科給事中常自裕提議,你盧象升別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亂打了。各路流寇里面闖王高迎祥實力最強,所以你要重點抓闖王,來個“獵獸合圍”。
之后朝廷調撥給“象升以祖大樂、祖寬等關兵、篁兵二萬”。
盧象升按常自裕這個方略,一度把高迎祥堵在河南西部,但因為王夢尹沒守住漢江,高迎祥進入鄂西北山區。后來高迎祥走秦嶺,被孫傳庭擒殺。盧象升還是沒有消滅流寇,只是把他們趕入山區。
順便,吳偉業在清順治九年成書的綏寇紀略中有如下文字
“先是兵部以科臣常自裕告中州急也,議調西兵二萬五千,北兵一萬八千,南兵二萬一千,又關寧鐵騎二千。”
這大概是“關寧鐵騎”的最早出處。
后來,吳三桂帶著“關寧鐵騎”投韃,征戰南北,一路打進緬店,擒殺永歷皇帝。
同時,“關寧鐵騎”還鎮壓了滿洲八旗反清復明的陰謀,有力的維護了大清的完整統一。
“永歷皇帝上自蒙塵,冠馬尾愣鬃帽,衣屯絹大袖袍,束黃絲帶,舉止端莊,甲士參謁,靜坐不視,奏語不答。
滿兵中有藍旗章京兀兒特者,見而大憤,曰吳三桂食明厚祿,何無毫發恩乃爾
兀兒特謂其下曰此真天子也,可奉之為百世功。
八旗將士拜呼萬歲,爭去辮為號。
統領邵爾岱牛錄下蟒出灑出,糾兵官阿爾必、岳得濟、蘇間色、對大拜、門都海、住厄西兔等四十余人,自稱平漢王,刻印繕裝。
乘城演劇舉事,共扈上永歷幸漢中起義,盡殺漢中大營兵。
事泄,死者二千余人。”
一群滿殲要搞事情結果被漢殲剿滅了。
實情估計是葉赫部落與愛新覺羅有仇,或者是38歲的皇父攝政王多爾袞莫名其妙掛了,然后正白旗、鑲白旗、正藍旗等內訌,趁機找個由頭造反作亂。
這次盧象升遇到短毛李自成,他的命運必將改變。那他原本的結局是什么樣
崇禎十一年清軍入寇,是清軍歷次入寇規模最大的一次,糜爛整個北直隸、山東,史稱“戊寅虜變”。
大明這邊吳阿衡、孫承宗、盧象升等知名人物戰死,七十余城先后失守,濟南的德王朱由樞被俘,華北四五十萬百姓被擄掠出關。
盧象升和清軍交戰中陣亡,有說他是被楊嗣昌坑了。比如分了盧象升的兵等等原因導致敗亡。
兵部尚書、東閣大學士楊嗣昌確實分兵了。
當時清軍分兵東西兩路南下,這個時候明軍自然也要分兵兩路追擊堵截,沒啥大問題。其中盧象升追擊西路敵軍,高起潛追擊東路敵軍。
盧象升麾下有宣府總兵楊國柱、大同總兵王樸、宣大總督標營副總兵李重鎮、山西總兵虎大威、保定總兵劉光祚、大同巡撫葉廷桂、山西巡撫宋賢,這么些人總共帶著3萬1千兵。
后來楊嗣昌又將薊鎮兵分了一部分給盧象升,他的總兵力達到4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