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軍元帥李九成上個月確實率兵出城戰了一,不過并沒有像原歷史線那樣陣亡。
彼時孔有德跟大順軍聯絡的消息眾人都知道,不管對方靠不靠譜總是一條后路。
所以上次李九成出戰只試探了下明軍防御力,見機不妙就撤回城了。
按老李想,他是真想突圍一,結果孔有德、耿仲明、毛承祿三人不同,那次只讓他帶了五百兵。
現在短毛居然親自趕到登,實話說四個魁首都很佩服。但一碼歸一碼。
李九成同意接受短毛幫,但他的意思是一旦沖出包圍圈就自立山頭。甚至如果形勢有,他還準備回頭反攻明,繼續占領登萊。
最不濟跑出去后當流寇也,沒必要給短毛效力。
孔有德的意見不同。
他認為既然短毛能把圍城里的人弄出,這就證明了對方的實力。投靠大順完全可以接受。
至于對方提及的之后要打散編制以及千總以上人等要全部要進勞什子軍校進修后再安排帶,沒啥大問題。
大順軍根本不缺,又不缺,人家沒必要騙這幫圍城里的人。
孔有德派去懷慶的人回來講過那邊情,完全不,不用質疑大順實力。
稍微有些問題的就是大順那邊軍紀很嚴。
不過話說回,人家新兵起薪就一兩,訓練三個月合格后最少二兩。連擦屁股紙都發放的隊伍還有什么不滿意的
明軍紀律之所以,燒殺搶掠還不是因為上面不給糧,全靠自己
將官們倒是為了發,可你要有命花才行。
孔有德認為投靠大順是一條不錯的出路。
耿仲明提議先走海路去江淮劫掠一,反正南邊沿海無人可擋。他不介意找個山頭投,但是他認為應該去投韃。
在座的四個魁首哪個沒跟做過買賣哪個沒跟干過仗
他們對的實力了解更,投韃順其自然。耿仲明完全不信流寇能比強。
本章未,請點擊下一頁繼續
毛承祿不反對投韃也不反對投,但是他認為最好能渡海北上拿下旅,接著取代東江鎮位置。實在不行再考慮投誰的問題。
四個人各持己,都認為自己的方法最,一時間吵了個不可開交。
從九月份明軍開始圍城到現在已經有四個月,眾人都知道要找后,連一幫手下都各懷心思。
四個人的共識,必須盡快拿定主意。
孔有德最好吵煩,一拍桌,「要不大家分,各走各路」
「不妥」
李九成、耿仲明、毛承祿一致反對。
都明白人多勢,分兵絕對是下策。
李九成帶著千把人能打得過誰啊別說反攻明,搞不好短毛一急眼回頭就跟他開戰。
大順雖然只有三百兵在這,可孔有德既然投,他難道會不聽短毛指揮這就窩里斗了。
再者短毛都有本事買通明軍放,一樣能讓明軍痛剿他李九成。這還玩毛啊
耿仲明實力最,如果單,就算其他三人比較大,頂天了給他分三四十艘,這才能拉幾個人哪還敢去江淮劫掠而且怕是在投韃路上就被黃龍殲滅了。
毛承祿想打旅順想取代東,靠自己根本辦不到。就算和耿仲明合兵一,未必能應付住黃龍。
他們都不同意分兵。
喜歡李自成的明末游戲
三院老哥
才方便繼續,期待精彩繼續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