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這種情況很少發生。”話者語中略帶疑惑,“達成百分之一百的同步率,本就是件難事,如果是在中途達成還好些。”一道光屏展現在a先生的面前,不,與其說是a先生,稱呼他為太宰治或者津島修治更加適合。
屏幕里羅列密密麻麻的數據,代表a先生在不同時間段的同步率,在幾年前他有很長一段時間數值都維持在100,之后雖然降下去了,幅度也不大。
一般情況下,70下是安全數值,而他始終徘徊在高危區,這會帶來一些讓人困擾的事。
比方說,沒有真實軀干的a先生,此時所呈現的面貌,正是十五六歲的少年模樣。
“但你直到脫離世界都保持著百分之一百的同步率。”對方下結論,“這讓我們無法將你跟他分離開。”
“那我現在究竟是誰”當事人開口了,“我可以自稱為太宰治嗎”
“不。”對方卻否定了,“你跟任何一個太宰治都不一樣。”他說,“人格塑造有多種元素,性格、經歷等等都要考慮在內,一般我們認為不同的經歷造就不同的人。”
“太宰治的模板性格來自另一段經歷,但當他與a融合后,所達成的效果并不是覆蓋,而是誕生出了新的人。”他說,“恭喜你,你就是那個才出生的,特殊的一個。”
“但我,”那人說,“我不知道自己算做誰,我也不知道未來該怎么樣”
“要去本源世界看看嗎”對此疑惑,話者善意提醒道,“去看看,曾經孕育出太宰治的世界是什么樣的。”
”去好好看看,好好體會,好好思考,好好追尋。”他關閉了光屏,“最后,你會找到自己。”
“沒有任務的掣肘,去完整地體會一段人生。”
“去進行一場,尋找自我之旅。”
“嘀嗒、嘀嗒”
“嘀嗒、嘀嗒”
雨嘩啦啦地下著,抬頭望天,只能看見密布的陰云,那么多的雨水,從雨絲擴張成雨珠,再從雨珠連成一條長長的線。
線繞過屋檐支棱的角,順著它并不刺人的弧度向下滑,最后搖搖欲墜,落在房梁底的水洼內,發出一聲不大清脆的響。
津島修治坐在游廊上,看著外面的樹,看著雨。
他家是古宅,有大庭院與枯山水主題的小佛寺,據說這屋的歷史能追隨到幕末時代往前,二戰的烽火也不曾降落在小小的青森縣,于是到現在還保存完好,只是途中經歷過幾次修繕。雨天,游廊散發出一股舊木頭特有的潮氣,那味道不是很好,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腐朽的草垛,母親曾經提過新換地基重新鋪設榻榻米,父親拒絕了。
古板且威嚴深重的男人喜歡歷史的味道。
庭院里的小松柏也經過修剪,繁密的松針被修出一扇扇圓頂,津島修治本能地厭惡它們,他很明白,松柏的高度,枝干的彎折程度都經過精密的測量,為了讓它長得不是很高,園丁會搭限制其成長的架子,然后小心翼翼地搭配成長所必需的肥料。
連本應自由生長的樹都如此,更何況人
“哎呀”若以此二字表示驚訝,未免也太矯揉造作,津島修治懶得回頭,就能想到身后女仆接下來說的話。
[你怎么在這里呀,少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