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是傳統的三大業務,星海科技一年的利潤就超過7萬億,成本僅僅只有1萬多億,這里面還包含了星海科技集團的員工薪酬待遇在里面。
可以說是妥妥的超級下金蛋的產業也,以至于星海科技賬面上的資金一直都非常的充沛。
這也是星海科技在大規模進軍飛行器制造業的時候,能夠隨隨便便就拿出大筆、大筆的資金去入股相關配套企業、零部件都和汽車企業的原因。
一方面是錢太多了,總是要投資出去的,這樣才能夠體現出它的價值來,另外一個方面也是為了加快飛行器制造業的發展。
這些給星海科技當供應商的制造業,很多其實日子都是非常不好過的,根本就很難拿出太多的資金來擴大生產
和技術研發。
主要是因為這些年制造業不景氣,大量的資金涌入了賺錢更快的房地產、互聯網、金融等行業。
星海科技如果不投資的話,它們是沒有錢來大規模的擴產、增加新的科技設備之類的,也就沒有辦法跟上星海科技這邊的要求來。
車企雖然都是大企業,也是一個個地方的心肝寶貝,但車企同時面臨著要大規模擴產,轉型投資生產飛行器制造業,都是需要大量資金的。
剛好星海科技手頭有錢,可以大規模的投資過去,雙方又是合作關系,一拍即合。
故而星海科技將手中大量的資金入股投資了配套的零部件供應商、車企,別看一個企業投資幾十億、上百億的,但是架不住數量太多了。
這零部件供應商足足有幾萬家,即便是選一些核心的有技術性和有價值的,也是上千了,算下來也是幾萬億的資金投資進去了。
至于那些大型汽車,投資至少都是幾百億,甚至于上千億的砸進去,也是讓星海科技手頭的資金給消耗的七七八八了。
當然了,這也做也是為了飛行器制造業,同時以后星海科技單單是這些投資收益的回報都將會非常的可觀。
錢放在銀行里面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你不用,它們也是會貸款給別人拿去用,所以還是自己用掉比較好,而且錢太多了放在銀行里面也是會惹人眼紅,轉換為無形之中的資產,這樣就不會有人知道了。
除了傳統的三大業務之外,還有星海航天集團這邊的反重力飛行器,別看生產的數量并不多。
到現在為止,星海科技這邊生產出來的天行者、風行者飛行器數量都還沒有超過3000架,這還是現在生產線在加班加點的開工情況下。
但算上和軍方的合作項目等等,星海航天集團這邊一年的營業也是超過了八千億,其中很大一部分都被上面用稅收來抵扣掉了,真正到手的也就是五千多億,關鍵是這里面的利潤和其它產品線沒有太多的可比性,利潤連三千億不到。
天行者、風行者還能夠賺錢,和軍方合作的項目,基本上星海科技這邊都是不賺錢的,甚至于是虧本的。
沒辦法,哪里賺錢也不能在這上面賺錢,果家強大了,星海科技的日子才更好過。
星海科技集團一年的營業將近9萬億,比起去年的5萬多億來,近乎是翻倍了,利潤也是翻倍了。